收购现场
6月10日,六郎乡春茧开秤收购,在收购处前来交售蚕茧的蚕农早已排起了长队,白花花的蚕茧堆得像座小山。在现场,该乡党委书记郑大柱高兴地向笔者介绍:“全乡预计可产春茧5万斤,实现创收130万元,全年户平增收6000元以上,蚕茧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银蛋蛋’”。
服从环保大局 发展绿色产业
近年来,六郎乡坚决服从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大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抢抓东蚕西移机遇,放弃黄姜产业、打造桑蚕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郎乡在发展种桑养蚕的同时,积极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大力与蚕茧加工龙头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近年来,该乡采取支持桑蚕专业合作社和养蚕大户采取桑园流转、新建高标准化蚕室等系列措施,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养蚕。在蚕茧收购上与湖北中凌丝绸公司合作,实行最低保护价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带动了六郎桑蚕业的科学发展。
建好示范基地 助推蚕农致富
“今年春季收成不错,养了两张蚕就卖了3000多元,我这老头子也出不了门,在家养养蚕收入也挺不错的,下一季我准备再多养一些。”六郎乡罗坡垭村蚕农老张一边数票子,一边笑呵呵地说。
罗坡垭村桑园连片开发,是近年来该乡按照做特两大产业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极力打造的桑蚕生产示范基地。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点扶持下,该乡累计投资近200万元在罗坡垭村建立了高效桑蚕示范基地。2013年,罗坡垭村鲜茧产量突破4万斤,人均收入领先全乡,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种桑养蚕示范村。
发挥龙头作用 凸显规模效应
为了把桑蚕产业发展成为地方优势特色的支柱产业,该乡充分放大罗坡垭村的龙头示范效用,以打造“万亩蚕桑高效生产基地”为目标,实施行政推动、龙头带动、科技促动等三大措施助推桑蚕产业不断发展。该乡不仅积极引导公路沿线的罗坡垭、康家梁的群众种桑养蚕,还因地制宜鼓励岩屋河、陆家沟等偏远村发展桑蚕产业。目前,该乡有8个桑蚕专业村,桑园面积5000亩,专业户500个,年均产茧6万斤,创收120万元。六郎桑蚕考核连续五年在全县产业考核中名列第一,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桑蚕产业示范乡镇”。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