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图文]河池蚕区桑螟卷土重来 紧急防控刻不容缓
 

[图文]河池蚕区桑螟卷土重来 紧急防控刻不容缓

来源: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河池综合试验站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05-14   |  阅读次数:345次

2014年春季以来河池蚕区遭受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桑树生长缓慢,树势差。进入5月份,桑树遭遇高温多雨多湿交替气候环境,促使桑螟暴发,世代重叠,据河池重点蚕区虫情测报调查,目前桑螟的发生量是去年同期的18倍,虫口严重的桑园每亩45000头以上,导致不少桑园桑树只剩叶脉无叶可采,桑蚕生产面临绝收或减收局面。

桑螟危害症状:桑螟低龄幼虫常在桑叶叶背叶脉分叉处取食,3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将两片叶重叠,在内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黄褐色透明薄膜,导致桑树最后只剩叶脉无叶可采,蚕农无法养蚕。

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受桑螟危害的桑园


宜州市德胜镇上坪村受桑螟危害的桑园

桑螟形态特征: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20毫米,翅白色,带紫色闪光,前翅有5条浅茶褐色横带,后翅沿外缘有宽阔的茶褐色带。卵水绿色,扁圆形。成长幼虫体长24毫米,水绿色,头黄褐色,越冬虫呈淡红色,背线深绿色,胸腹各节有黑色毛片。蛹黄褐色、胸背中央有隆起纵脊,末端有8根细长钩刺。

桑螟幼虫

河池蚕区桑螟发生规律:桑螟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蛀孔等处结薄茧越冬。一年在气候环境适合情况下繁殖8~10代,有世代重叠现象。2014年春季以来气候潮湿环境,大大提高了桑螟卵孵化率,幼虫危害加剧。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