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区2014年春季蚕种于4月17日出库,全区共出库31242张,较去年同期增加156张,增长0.5%。其中普种29072张,原种2170张。全区15个蚕桑主产镇乡中,沿江珍溪、南沱、新妙3个主产镇乡发种21169张,占全区发种量的70%,分别增长3.12%、3.63%和5.38%。
涪陵区面对部分蚕桑主产镇乡工业园区建设提速、劳动力大量向工厂转移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蚕业发展方向,多举措扶持沿江蚕桑重点镇乡双千担村、百担社和养蚕大户,以重、专大户支撑产业,带动农户。
采取的主要措施:1、及时召开全区蚕桑工作会。3月16日,区委区府在南沱镇召开了全区蚕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各项工作,明确区财政继续拿出30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蚕桑生产,主要用于优质蚕茧价格、蚕药、防氟控氟等补贴。2、提前安排、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区农办、蚕桑办、各镇乡认真贯彻区政府蚕桑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研究了2014年蚕桑生产工作,下达了生产目标任务,制定了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鸿盛公司按照全年目标任务,召开两次蚕业站站长会议,研究、安排春蚕生产工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定措施,监督落实。3、向蚕农广泛宣传。鸿盛公司组织2台宣传车,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宣传活动,向蚕农贯彻区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公司的惠农补助。如区财政补助优质蚕茧3元/公斤,蚕种(蚕药)6元/张;公司对会员交售的蚕茧补贴0.30—1.00元/公斤。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好消息》1000余份。4、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区里投入资金11万元,对800名养蚕大户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补助每位参培蚕农20元/天,发放桑枝剪等冬管工具一套。5、加大蚕桑氟化物的防控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氟工作,4月18日,由区环保局牵头,召集区经信委、区农委等职能部门、相关镇乡政府、相关排氟企业等单位负责人专题会议,为减少蚕桑因氟化物污染造成的严重损失研究对策,制定措施。6、切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区蚕桑办协同市畜科院实施“桑—蚕—畜禽—作物”种养殖结合模式示范与推广扶贫项目,在珍溪镇滴水、河口、学堂等三个贫困村的9户贫困户中建卡实施。今春蚕种、农药、肥料、蔟具、桑种等第一批生产物资已送到贫困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