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在外地打工,近年阳城蚕桑发展不错,我也抓住这个机遇,辞掉工作回村养蚕,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我一次性发展了10亩桑园,养蚕也能挣个2万来块钱,虽说政策好,但养蚕人最关心的还是茧价,今年,政府对蚕茧进行直补,真是补到我们蚕农的心坎上了。”日前记者在阳城县次营镇赛村村采访时,养蚕大户上官军社一边修剪桑树一边高兴地告诉我们。就在前两天,阳城县刚刚召开了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建立鲜茧收购议价机制的实施方案》和《2014年度优质蚕茧生产扶持办法》,这是阳城县为增加蚕农收入,规范蚕茧市场,兼顾农工贸各方利益而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阳城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蚕桑大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文化传承久远,根深蒂固,素有“华北蚕桑第一县”的美誉。去年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到11万亩,其中盛产达效桑园7.5万亩,养蚕7.6万张,生产蚕茧731万斤,蚕农蚕茧收入1.49亿元,养蚕户户均收入5960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茧丝绸市场的频繁波动以及其它产业的冲击,阳城的蚕桑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在往年每季鲜茧上市时,蚕农们焦虑的心情都溢于言表,一方面受茧丝市场波动的影响,鲜茧价格无定数,而政府又没有合理的议价机制,收购价格有时较江、浙等其它地区相对偏低,严重挫伤了蚕农养蚕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小商小贩从中游走渔利,不仅给蚕农造成一定损失,而且毛脚茧大量上市,致使蚕茧质量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缫丝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危害到全县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大局。
鉴于此,阳城县委、县政府立足优势,找准关键,果断决策,制定出台了鲜茧收购议价机制和蚕茧生产扶持办法。
议价机制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每年春秋两季鲜茧收购价格将按照“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原则,由县商务局、物价局、蚕桑中心及茧丝企业、蚕农代表等各方参与,依据“中国茧丝交易网”和江、浙、鲁、桂等省份的鲜茧收购价格,结合阳城实际,共同商定出台本地区的鲜茧收购指导价,并提出优质方格蔟茧每斤将高于普茧1-2元的收购指导价。在鲜茧收购时,该县还联合商务、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规范管理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无证收购的小商小贩,维护蚕农利益不受损失。
“今年,我县在蚕桑生产上的扶持方向虽然改变了,但扶持力度不减,扶持主体更倾向于蚕桑专业合作社、养蚕大户和广大蚕农,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见到蚕桑中心主任时,他认真地给我们讲解了今年的扶持政策。虽然今年阳城县不再对桑园、小棚、大棚、方格蔟等蚕桑生产环节进行补助,但对合作社生产的优质蚕茧每斤直补2元,能更大的调动蚕农养蚕积极性,消除蚕农养蚕顾虑,增加养蚕保险。
在蚕茧生产上,全县实行订单生产,由基层蚕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签订蚕茧交售合同,并引导社员按照蚕茧生产技术标准生产优质化蛹方格蔟茧,在每年的7月份和10月份,通过审核无误后,由县财政局通过一卡通直补到户。
据了解,为切实调动蚕桑栽桑养蚕积极性,阳城县还将出台鲜茧收购最低保护价,在茧丝市场特殊低迷时启用保护价,再为蚕农养蚕生产加一道保障阀,确保蚕农利益不受损失,促进阳城蚕桑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阳城三月东风劲,桑梢绽绿满园春。踏着春的韵律,一幅蚕农们厉兵秣马,迎接新希望的写真图,立体呈现在我们眼前:绿野田边,广大蚕农笑逐颜开喜栽桑苗;乡间地头,科技人员蹲点帮扶桑园春管;家家户户,十万张“明白卡”宣传蚕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