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拿货价明明是280元一条,今年怎么涨了这么多?”“今年成本又涨了,300元已经是市场里最低价了。”昨天,从广州来杭州拿货的张女士正在与杭州丝绸城任老板争论。据了解,一直在杭州批发丝巾的张女士,今年首次到杭州进货,突然发现市场价格涨了不少。
随着天气转暖,丝巾、真丝睡衣等丝绸产品也逐渐到了热卖的季节,然而杭州丝绸城的老板们却轻松不起来,他们表示无论是丝绸面料进价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比去年涨了不少,但是一直苦于零售价抬不高。因此,不少商户打算从四月份开始上调价格。
每米香云纱进价贵了16元
关于涨价,任老板有自己的说法。同一件真丝衣服,从同个渠道进货,和去年相比,今年进价就贵了20元以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在进丝绸面料时,明显感觉到价格上涨趋势,去年同期香云纱进货价每米只要100元,但现在却比原来足足贵了16元。”
“四月份丝绸的面料有涨价的苗头,无论是印花、丝光、漂白、染色等印染工序上,还是在手工彩绘的人工费用上都不断增加。”杭州丝织厂经营部员工说,成本增加直接导致了丝绸价格上涨。
除了面料价格上涨,白厂丝进价成本增加也是丝织品价格上涨原因之一。“去年我们厂进白厂丝的价格是45万元/吨,估计今年去进货可能就要近50万元/吨。一边是销售价格上不去,一边成本又在猛增,这生意真难做。”
当然,白厂丝价格上涨与蚕苗稀缺密不可分。“去年春茧收购价每担在2000-2300元之间,浙江生丝价格也相应涨到了每吨40万-45万元,今年的春茧价格很可能会更高。”一位做了10年丝绸生意的老板说,养蚕农户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蚕茧量也随之下降,白厂丝生产量也明显不足,才会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不少丝绸城的老板面对经营压力,不得不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除了面料,今年的人工成本也贵了,终端价格肯定要上调。”
淳安县养蚕农户今年减少2000家
作为“蚕桑之乡”的淳安县,蚕桑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但近几年来,养蚕的农户却越来越少,“去年一共有16000多户人家养蚕,但是今年减少了2000多户。”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贸易科的方科长说,现在养蚕的农户年龄偏大,基本上在50—70岁之间。年轻人很少愿意在家养蚕,在外打工居多。
据方科长透露,养蚕农户数量的减少是有多重原因的,一方面巨大的工作量让养蚕农户不堪重负;另外一方面,养蚕效益一直都不好,这完全提不起农户的积极性。虽然目前养蚕农户数量减少并不明显,但随着养蚕农户年龄的增加,以后愿意养蚕的人将会越来越少。
同时,杭州蚕种场场长曾光远说,“去年我们总共发放9万多张蚕苗,今年的预期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当然不排除会减少的可能。除了蚕苗生产量下降,蚕苗需求量也逐渐减少。”此外,湖州市经作站钱站长表示,今年吴兴区、南浔区目前总共发放5.9万张蚕苗,比去年同期减少9%,这意味着今年产丝总量也相应减少。
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由于养蚕劳动力以及蚕苗饲养量减少,今年真丝服装、蚕丝被等与丝绸相关产品的价格还可能继续上涨。不少丝绸企业或将在真丝产品中加大其他纤维比例,以应对上游蚕茧价格飞涨带来的成本上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