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为农服务:广西环江气象呵护“蚕宝宝”
 

为农服务:广西环江气象呵护“蚕宝宝”

来源:气象局网站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03-14   |  阅读次数:513次

   “预计未来一周影响环江县的冷空气活跃,新坡村仍以阴雨寡照天气为主,其中8日至9日的日平均气温低于12℃。各家各户注意桑树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建议推迟第一批蚕的养殖计划……”3月4日17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大才乡新坡村平治屯的气象大喇叭里,播报着最新的桑蚕气象服务信息。

    自2月7日以来,环江县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气温较常年偏低1.5℃,给春蚕饲养带来很大影响。环江县是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桑蚕养殖基地。2013年,全县桑园总面积达16.65万亩,养蚕农户5万户,饲养量达43.9万张,鲜茧产茧量达20718.14吨。

    “桑树是喜光喜温的经济作物,阴雨寡照天气会导致桑叶生长速度缓慢、质量不高、颜色偏黄,蚕食用后效果不佳;气温偏低,不利于蚕种养育。”县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员覃林聪对桑蚕饲养气候条件了如指掌。他介绍说:“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育小蚕,3月下旬开始饲养第一批蚕。”

    连阴雨天气“作梗”,究竟今年第一批春蚕什么时候适宜饲养?这是蚕种站、小蚕养育专业户和广大蚕农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2月中旬开始,县气象局联合农业局和蚕种站,制作《春耕春播专项气象服务》8期、《桑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6期,向广大蚕农发送气象服务短信14条,向238个养蚕大户提供了直通式气象服务信息。

    “因为近期阴雨寡照天气持续时间长,我们计划推迟育蚕时间10天左右。”蚕种站站长全成说,“推迟育蚕时间,防止过早、过多出库蚕种,以免给养蚕户造成经济损失。”

    新坡村党支部书记韦华丽,靠养育小蚕发家致富,是新坡村养蚕的带头人。3月4日晚上,韦华丽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指导大家根据气象信息制订第一批养蚕计划表。“以前盲目养蚕,时常遇到幼蚕冷死的情况;有了气象信息后,制订养蚕生产计划就科学得多,产茧量明显提高,增收能到20%以上。”正是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新坡村气象信息员梁梅成了忠实的气象“粉丝”。

    走进新坡村村委会,俨然一个小型的气象监测预警信息中心,自动农业气候观测站、多媒体气象信息显示屏、气象大喇叭、气象信息张贴栏、气象科普长廊……信息服务站里建有标准的服务平台,张贴有规范的工作流程,桌面上摆放着内容详尽的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只需打开电脑,登陆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就可以查阅、接收最新气象信息。

    这仅仅是环江县气象局为特色农业服务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起,环江县局依托全国气象为农服务示范点建设,建设桑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增建了气象条件监测设备,为养蚕大户育蚕室安装温湿度记录仪,发布桑蚕饲养预报,完成了桑蚕适宜气候区划图,牵头成立桑蚕专家联盟,联合培养了一批养蚕带头人。

    “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还要开展更有针对性、更精细化的服务。”县气象局局长刘庆华坦言,“气象信息服务在提高桑茧生产效率和质量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效益,但离老百姓的需求还差之甚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