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在“中国蚕丝之乡”苏州市震泽镇,村镇上的上百名干部群众拎着水桶扛着铁锹来到田间地头和流经古镇的小河岸边空地,种下一株株香樟树、桑树,相比往年的植树活动,今年,镇上农业服务中心的常务副主任周伟林干得格外高兴,因为再过几天,他所负责的100亩桑田将开种,规划种植的3000亩桑田也在一步步落实中,三年后,震泽将再现万亩桑田盛景。
“太湖流域的桑叶,对于蚕宝宝来说,有着最美味的汁水。”在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慈云蚕丝被蚕桑基地,一位路边经过的年轻蚕娘对记者说,这里是勤幸村,过去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在她的脑海里,太湖流域的茧丝是最好的,而这皆因一方水土养一方蚕,营养丰富的本地桑叶哺育着蚕宝宝,吐出最好的丝。当地百姓对这里的桑田充满感情,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太湖流域的一片片桑田在减少、乃至消失,震泽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影响,部分与蚕桑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蚕农也不再种桑养蚕。一位改行了的蚕农说,在最好的时候,一亩桑田抵得上十亩稻田,而今,种桑养蚕起早摸黑还不挣钱,“在工厂里上班比这挣得不少,还不那么辛苦。”
没有了蚕宝宝引以为生的桑田,“蚕丝古镇”也将逐渐空心化。人们也开始还念当年处处见桑,家家养蚕的景象。趁着“重振苏州丝绸”的东风,通过不断探索,古镇用“一根丝”串起了蚕桑农业、蚕丝产业、蚕丝生态旅游文化,发现了种桑养蚕中蕴含的新的价值。
“优质的桑树,是产业链中基础而重要的一环。”周伟林介绍说,他们计划用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长漾湿地公园为核心的一万亩优质蚕桑基地,核心区长漾湿地公园规划面积3000亩,一期已经种植500亩,今年计划种植300亩以及与之配套的沟渠、道路建设。“三分之一是果桑,预计两年后,就可以结果、采桑,到时候欢迎大家来品尝。”周伟林说,现有的8000亩左右的桑田也将逐步规范优化,三年后,震泽将再现万亩桑田的盛景。
据悉,目前,在震泽蚕桑农业、蚕丝工业、蚕丝文化古镇旅游已经逐步融合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来到这里感受蚕丝古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