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四川:蚕业所专家实施民族地区科技扶贫增收、大力推进宁南蚕桑科技富民强县
 

四川:蚕业所专家实施民族地区科技扶贫增收、大力推进宁南蚕桑科技富民强县

来源:四川蚕业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4-03-05   |  阅读次数:597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建设全国一流强院的意见》,实施好我院民族地区科技扶贫增收工程、大力推进宁南县省级蚕桑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应凉山州宁南县蚕业局、宁南县南丝路集团公司邀请,2014年 2月20-23日,蚕业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刚带领养蚕法室桑枝食用菌专家张剑飞、育种研究室家蚕遗传育种专家陈义安、桑树研究室桑树病虫害专家危玲一行到凉山州宁南县实施院地合作,并与宁南县蚕业局、宁南县南丝路集团公司有关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参加该县组织的“现代蚕业家庭农场模式创新与技术培训会”。凉山州蚕业局局长王其明等领导莅临指导。

    2月21日上午,刘刚研究员以“四川桑产业发展现状与方向”为题,向全县的160名蚕桑辅导员和中心技术员作专题讲座。讲座主要分5个方面:1、四川桑树产业发展现状;2、四川桑树产业存在问题;3、四川桑树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4、四川桑树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基本原则;5、四川桑树产业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四川蚕桑产业依托“一株树、一颗茧、一根丝”的发展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从调整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入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实现由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多元化是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在抓好叶用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努力探索适合宁南的生态桑、果用桑、饲料桑、桑茶产业、工艺、观赏桑等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1-23日,先后举办了4期“现代蚕业家庭农场模式创新与技术培训会”,全县养蚕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大户接受培训,全县培训人数达到了600人。张剑飞副研究员、陈义安助理研究员、危玲助理研究员分别做了“变废为宝,大力开发桑枝食用菌,提高蚕桑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现代蚕业发展的一些思考”、“桑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专题技术培训,深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21号下午,在与宁南县蚕业局、南丝路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座谈时,刘刚书记对蚕业所与宁南县近年来蚕桑产业方面的深度合作特别是联合申报国家级富民强县项目表示赞赏,对宁南在蚕桑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效和措施给予高度肯定。对项目实施技术、措施等诸方面进行了商议。座谈结束后,在宁南蚕桑局李兴盛局长、徐应平副局长、南丝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绍雄等陪同下,刘刚一行考察了金星乡蚕桑基地和金星蚕茧站,就宁南为害较为严重的桑树病虫害特别是桑树红蜘蛛进行了现场考察,并提出加强桑园深耕、改变间套作物、加强肥培管理、适时进行化学防治等针对性措施。

    刘刚一行在回程途中还考察了位于四川名山的现代茶叶基地,为实施茶用桑产业、建设高标准桑叶茶园做好前期论证。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