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丝绸工业园区规划为引领,完善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恒源路建设已完成85%的工程量。二是开展电力杆塔和电信光缆的迁移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水、管、网等。三是加快宜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目前该项目已争取到2500万元的中央资金。四是广西茧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体工程在宜州基本建成。五是启动了顺天路宜州城西宜畔排洪渠工程的规划设计、预算、评审、报告投标等前期工作。园区已初步形成了茧—丝—绸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13年,市蚕桑局认真贯彻落实阆委办发〔2013〕3号文件精神,牵线卓尚丝绸公司与黄龙滩蚕桑专业合作社共建基地,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发展,加快推进蚕桑产业发展道路。
一、创新模式,推进市场化改革
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蚕农”的模式,解决了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矛盾。由企业出资,合作社统管与农户签订合同,对所有桑树实行栽植、施肥、杀虫、修枝,保护了资源,实现了桑园及土地的“柔性流转,即无劳户、外出户、不养蚕户的桑树由合作社代管;实行二次返利,根据企业及合作社的效益,年终按养蚕量对蚕农进行二次分红,既提高了蚕茧质量,又调动了养蚕积极性。
二、健全体制,优化服务一条龙
在市蚕桑局的指导下,合作社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合作社承担技术推广、指导及物资供应。二是转变只收茧不服务的传统职能,蚕农有需求必须上门服务,每个理事联系20-30户养蚕户的业务指导。三是培育小蚕共育户和家庭农场主,让懂技术、有责任心的蚕农进行共育,变卖种为发蚕。四是开展关键技术的普及。特别把大蚕室外蚕台育、方格簇营茧等技术作为关键措施抓。
三、坚持投入引导,助推合作社升级提档
卓尚丝绸公司不断加大对农户和发展的投入。2013年投入管理资金3万元,发展资金2万余元。重点在关键环节:一是投入建基地。集中在合作社的老象庵村新建桑园80亩。二是投入建设标准化设施。主要是建设共育室、室外蚕台及添置茧筐等。三是投入统管统消环节。特别是2014年的桑树冬管。
四是补贴蚕农消毒药物及蚕种费用。
由于合作运行良好,实现了企业增效、蚕农增收,被市政府命名为阆中市“市级示范合作社”。
2013年度,合作社实现增发蚕种30%,蚕农收入提高20%,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新建基地80亩,企业、合作社、蚕农均达到了双赢,找准了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树立了发展信心,创新了经营机制,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提高了蚕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2014年初,在市蚕桑局的指导下,黄龙滩合作社改选出了新的班子,以便更好地为蚕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