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要闻]丝绸行业与期货市场和中远期市场
 

[要闻]丝绸行业与期货市场和中远期市场

来源:和讯专栏-侯凡春  |   作者:侯凡春   |  发布日期: 2014-01-24   |  阅读次数:895次

 
     一、背景与历程
 
    丝绸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丝绸文明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

    本文笔者并不与大家探讨丝绸的辉煌历史,而想与大家谈谈丝绸与期货市场和中远期市场之间的关系。虽然丝绸期货市场(中远期交易市场)的历史远不能与丝绸的历史相比,但在大宗商品期货(中远期)交易中,丝绸仍属于较为古老的品种之一。日本在十九世纪末期就有了茧丝期货,所以日本是茧丝期货的创立者。

    中国是丝绸发祥地,在皇帝时代(公元前27世纪)就开始了栽桑养蚕。中国丝绸垄断地位直到公元552年,拜占庭皇帝查世丁尼一世获得首批桑蚕卵之后,才逐渐被欧洲夺去。日本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左右)从中国传入养蚕术,但是,日本丝绸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落后于中国以及后来崛起的欧洲丝绸。到了1873年,欧洲爆发危机之后,日本丝绸才逐渐步入强盛。

    一、世界茧丝期货市场(中远期市场)发展历程

    1893年,日本颁布了《商品交易所法》,先后开办了以谷物为主,包括棉纱、蚕丝、砂糖等上市品种。茧丝是日本早期的期货品种之一,可见当时的日本是多么地重视茧丝期货。日本开立茧丝期货也有其原因,在那个年代,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茧丝价格波动较大,为了稳定生产,建立具有中长期定价机制的期货交易十分有必要。早期的茧丝期货的确为日本丝绸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也建立了一家专业的生丝期货交易所(the National Silk Exchange)。至于美国为何要建立这样的交易所现在无据可查,因为历史上美国从来就不是丝绸的大国,难道是因为茧丝价格波动大?

    二战开始之后,日本丝绸遭受到重大打击,茧丝期货交易也因此而停止。直到1950年,日本颁布了新的《商品交易所法》之后,才先后恢复了大阪纤维(生丝)、横滨生丝交易所和前桥干茧、丰桥干茧交易所。日本茧丝期货最兴盛时期是从二战结束后的三十年内。二战后,日本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改进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而一举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国,丝绸产业的强盛带动了茧丝期货的发展。

    日本茧丝期货衰落是伴随日本丝绸产业地位的衰落而衰落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崛起、日本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合成纤维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等原因,日本丝绸开始逐渐走向衰落,日本茧丝期货交易也受到来自丝绸产业变化的影响。中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出了茧丝期货之后,日本茧丝期货加快了其衰落的速度。大阪、前桥和丰桥交易所先后关门。横滨生丝交易所在2006年被合并到东京谷物交易所,生丝期货交易直到2010年为止。

    二、中国茧丝期货市场与中远期市场的建立

    中国丝绸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一丝绸大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丝绸现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在期货市场发展方面,丝绸一点不逊于其他产业,因为干茧与生丝亦是国内第一批上市的期货品种之一,这也许与丝绸天然具有价格波动性紧密相关。

    1993年5月,苏州商品交易所开出了中国第一张茧丝期货合约,这样的事件非常具有历史意义。苏州商品交易所起初就开了三只品种,其中一只是线材,称为黑色品种;另外两只分别是干茧和生丝,称为白色品种。遗憾的是,仅仅在半年之后,由于成交清谈,茧丝品种不得不退出市场。

    1993年8月,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在嘉兴成立,它是中国第一家集现货市场和中远期交易市场于一体的丝绸专业交易市场。嘉兴市场地处浙江,浙江是中国丝绸深加工集散地,紧邻的上海又是中国丝绸出口口岸,所以地理优势明显。在嘉兴市场成立的相近十年之内,其交易规模都不大。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嘉兴市场的交易量才迅速得以提升。嘉兴市场最辉煌的时期应是2001年——2006年,当时的交易规模是现在的好几倍。

    2004年12月,在茧丝蓬勃发展的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又建立了一家中远期交易市场——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建立这家市场似乎顺应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广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目前蚕茧资源已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生丝产量也接近全国的一半。一个市场在需求集散地,一个市场在供应集散地,这也彰显两个市场的差异化与互补性。从目前两个市场运转情况看,嘉兴市场更具金融属性,广西市场更具商品属性。

 
二、现状与问题 
 
    上篇文章,笔者简述了茧丝期货市场(中远期市场)发展历程,本文笔者将重点介绍丝绸现货市场的相关情况;同时找出干茧与生丝在交易设计方面所面临的难题。 

    一、丝绸现货市场现状

    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中远期市场)的基础,没有成熟的现货市场作保证,期货交易(中远期交易)很难开展得起来。

    与其他行业相比,丝绸的现货市场相对落后,这是源于丝绸多年实行计划经济所致。在1995年前,我国蚕茧收购价格和厂丝出厂价格均由中央政府制定,那时蚕茧不能自由流通,只能按计划调拨。1995年之后,蚕茧流通虽有所放开,但价格仍由中央政府指导下的省级政府定价,蚕茧流通也是有限放开。2001年,国家大规模放开商品价格之后,厂丝已实行市场调节,由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和销售,但蚕茧收购价格依然由省级物价主管部门管理。

    期货市场(中远期市场)是建立在纯粹竞争环境之下的,在高度管制下丝绸行业也就没有了进行期货交易(中远期交易)的基础。这也解释了,1993年苏州商品交易所在开出茧丝合约的半年后就停止交易的原因;也说明了嘉兴市场自成立以来,连续十年交易清淡的理由。

    丝绸现货市场不成熟体现在多方面,主要有:

    1、初级产品生产缺乏统一标准。在生丝生产环节,虽然我们的缫丝厂都有自己的工艺设计,但是由于大部分工厂忽视公正检验,以至于生产标准成为了自己的标准。这是生丝进入期货交易(中远期交易)的最大障碍。

    由于蚕茧的标准化程度低,导致生丝的工厂检验永远也代替不了公正检验。如果生丝流通仍然以厂检为主,生丝交易将永远无法放大。当然,检验成本高是影响工厂进行公正检验的主要原因。

    2、茧丝质量认定不权威。无论是干茧检验,还是生丝检验,都存在检验的权威性问题。同一批检验货物,如果拿到不同检验部门检验,所得出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有时差别还很大。

    由于生丝检验有部分指标需要用人的肉眼来判断,所以导致生丝检验的重现性相对较低。如果再掺杂一些人为因素,检验结果偏离实际就更大。如果检验不权威,在交易时就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作定价参考,于是买家只能按质量最差的丝出价,这样就会影响一大批缫丝厂参与交易。这也解释了,两个市场的盘面价格为什么只能代表中国最不好丝的价格的原因。

    3、仓储条件落后。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西部省份。“东桑西移”之后,西部取代了东部成为茧丝原料最大的生产基地,但是仓储设施并未能跟上生产的发展,成为制约交易发展的障碍。

    在广西,目前没有一家符合交割要求的干茧仓库,这是制约干茧交易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干茧中远期交易往往需要跨期交割。

    4、贸易方式落后。整个丝绸行业的贸易方式基本以即期为主,现货销售能做到60天以内的合同少之又少。这是导致企业不能参与套保的真正原因。

    在商品贸易中,即期交易方式是最落后的方式,依靠这样的方式,企业完全不能回避市场风险。套期保值的对象是中远期现货合同,即期合同是没有套期保值需求的。

    上述问题是影响茧丝成为期货交易(中远期交易)品种的主要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交易规模就很难放大,期货交易(中远期交易)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商品流通功能就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东西。

    二、交易品种设计所遇到的主要难题

     要想成为一只合格的期货(中远期)品种,它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商品便于标准化。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我们从事的交易是标准化交易,而商品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交易的效果。有些人认为,即或那些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品种也可以进行标准化交易。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是错误的。他们简单地认为,不同等级商品的价差问题可以通过升贴水来予以解决,其实那只是幻想而已,因为我们无法设计一种与实际结果完全一致(或大致一致)的升贴水计算办法。其原因在于那些偏离中心越远,以及质量指标越多的商品它们与实际产生的误差会更大。

    干茧就是一只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商品。以“一粒茧丝长”指标为例:山东茧可以达到1200——1300米,而广西茧只有600——700米。干茧质量指标较多,与交易升贴水有关的指标就有四个(出丝率、解舒率、清洁与洁净和万米吊糙),关键是这四项指标的变动关系是非线性的。所以,如何在标准化不利的情况下,制定好干茧标准是干茧交易成败的关键。

    生丝的质量等级至多只有几个,按理生丝的标准化程度已经很高,但实际与我们的想象恰恰相反。在现实中,绸厂购买生丝并不主要看这批生丝的质量等级到底如何?而关心的是那些构成质量等级的具体指标怎样?按照国标规定,构成生丝等级的质量指标共有几十项。这也说明了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原料很难生产出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

    二是价格具有波动性。茧丝品种的价格波动性是最好的,这直接源于其生产的不确定性多。在个别极端年份,价格波动幅度甚至会达到几倍,这是笔者见过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最大的商品。

    三是便于储藏与运输。干茧在储藏与运输方面表现不是很好,一方面干茧属于抛货,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干茧怕湿、怕虫,加上本身的抛货占地较多,储藏成本相对较高。生丝在储藏与运输方面均表现较好。

    四是商品具有大宗性。严格讲,干茧与生丝在这方面表现均不是太好。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茧丝品种在设计上应更多地想办法扬长避短,否则我们交易做不起来就很可能是标准设计不当的原因。
 
三、远景与潜力
 
    前文笔者介绍了丝绸现货市场现状,以及茧丝交易品种在设计上遇到的难题。本文笔者将分析茧丝中远期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一、茧丝中远期市场现状

    无论是期货市场还是中远期市场,交易活跃应该是前提。但是,目前国内的两家交易市场远未达到交易活跃的程度,这从两个市场的成交量、持仓量和期现比率可以看出。

    首先看成交量。两个市场的干茧交易情况均不佳,年成交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两个市场生丝年成交量相加大致为6万吨。

    其次看持仓量。持仓量是指未平仓合约数量,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生丝主力合约持仓量按照最大值计算,两个市场的合计量大约为3500手(一手为600公斤),折合成单边为1050吨。

    再看期现比率。期限比率是指期货(中远期)成交量与现货流通量之比。我们把年流通量视为与年产量一致,大致为7万吨,生丝的期现比率为0.85,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而且是在成交量按照两个市场之和计算的前提之下。

    我们看看大连交易所和CBOT大豆的水平。大连交易所1996年——2000年大豆的期现比为15;2001年——2010年为35;而美国CBOT大豆同期水平在40——50。

    通过上述分析,已经显示茧丝交易市场的流动性非常不好,它十分不利于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商品流通功能的发挥。即便如此,茧丝交易市场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丝绸的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们,他们交易可以不做,但是交易的价格行情还是一定要关心的,因为行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经营决策。笔者在广西工作期间,经常看到蚕农也在盯交易市场的盘,生产企业、贸易商更是无时不刻对交易行情加以关注。

    交易活跃度来源于交易的参与度。从行业参与交易的结构分析,基本是前道的茧站、缫丝厂和贸易商,后道的绸厂等少有参与。导致后道企业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意识问题,也有其他问题。

    二、茧丝中远期市场发展潜力

    衡量茧丝交易市场发展潜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看行业的发展潜力;二是看自身在行业的地位和可能发挥的作用。

    笔者认为,未来中国丝绸发展潜力巨大,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第一,蚕丝纤维占总纤维比例仍然较小,现在至多为0.2%左右;第二,未来在世界上仍然难以找到能取代中国丝绸地位的国家;第三,中国丝绸通过多年的调整之后,一定会出现一个价格相对稳定时期,这将大大地刺激潜在需求爆发;第四,中国丝绸在技术进步上已经或正在取得很大成绩,科技将带动中国丝绸走向辉煌;第五,蚕茧在农副产品中的比价优势仍将保证丝绸原料生产的稳定。行业发展是交易市场发展的根本,行业都没有前途交易市场也就肯定没有前途。

    那茧丝交易市场发展潜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现实的干茧交易量已经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意味着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可以“无限大”。我在丝绸行业接触了不少人士,他们几乎都不看好未来交易市场的干茧交易,其中的理由也十分简单,就是干茧的资源性随着加工能力的快速扩张,会将干茧排挤在交易品种之外。

    笔者并不完全反对他们的观点,也承认在广西大幅度增加加工能力的情况下,干茧的资源性对干茧交易的排挤作用。但是也不等于说干茧交易就没有启动的可能,也不等于说在与传统现货竞争中,交易市场一点优势也没有。与传统现货相比,交易市场的优势体现在几方面:一是诚信保证;二是服务保证;三是具有提前定价、融资和避险功能等。另外,干茧的分散饲养也使得缫丝厂无法像糖厂一样,控制整个原料收购环节。

    干茧对于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其是形成市场价格影响力的核心,因为茧本已占到生丝成本的85%——90%,同样丝本亦占到绸缎成本的85%左右,这说明蚕茧是丝绸定价的核心。所以有拿下干茧高峰就控制了整个战局的说法,因为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价格影响力。

    笔者认为,干茧交易只要解决好了货证相符、交易标准设计和掌握市场启动的方法就一定有机会启动。因为货证相符是现货交易的前提,缺乏现货需求的干茧交易谈不上是完整的交易;重视交易标准设计就是要解决好价格的直观性,它是缫丝厂能够准确套算出茧本的前提,而不同地域的干茧质量差异大,以及四项升贴水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变动关系给我们在干茧标准设计上增加了难题;用好市场启动的方法在于干茧交易的现货基础的不成熟,所以“外力干预”是必须的。当然,市场启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种条件和各方合力共同作用才会有效。

    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就是来自鲜茧丝的威胁。鲜茧丝对干茧交易的最大影响是其改变了蚕茧的流通方式,使得蚕茧的商品属性几乎降至零。所以,我们严重关注未来鲜茧丝的发展。

    生丝的潜力来自于几方面:第一,现在的交易量与生产量相比还非常的小,意味着交易的拓展空间还很大;第二,随着广西权重的加大,生丝的同质性会增加,将有利于交易;第三,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套期保值交易需求将会增加。

    启动生丝交易的关键在于要尽快改变行业检验的权威性问题,这是建立统一价值尺度的去前提。如果这一影响生丝交易的大问题解决之后,后道绸厂,以及那些有现货需求的单位将会踊跃参与生丝交易。

    生丝的质量结构好比橄榄形,质量最好与最差的量几乎相当,大约各自只占到总量的10%左右,处于中间质量的要占到80%。也就是,目前两个市场生丝盘子所对应的现货基础只有10%,按照年产7万吨计算,基础现货量也只有区区7000吨。如果在解决了检验问题之后,生丝盘子对应的基础现货一下子会扩大很多,即:对应到橄榄形的中部,也就是80%的那部分,应该是5.6万吨。这个量足以撬动生丝交易成倍增加。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