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专家观点:去年蚕桑生产持续发展 蚕茧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专家观点:去年蚕桑生产持续发展 蚕茧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来源:蚕丝在线  |   作者:封槐松   |  发布日期: 2008-04-12   |  阅读次数:1210次

去年蚕桑生产持续发展 蚕茧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在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封槐松

二00八年四月一日

2007年,全国蚕桑生产尽管遭遇大幅压级压价,以及气候不利等条件影响,但由于全国各地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生产布局调整,仍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蚕桑生产持续发展

据各级蚕桑主管部门调查统计,2007年全国桑园面积为1440.99万亩,比上年增加79.39万亩,增长5.83%;全年发种量2143.81万张,比上年增长7.07%;蚕茧产量79.27万吨,比上年增产4.59万吨,增长6.14%。其中,西部地区继续增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8个省(区)桑园面积同比增加8.37%,蚕茧产量同比增长12.06%,尤其是广西自治区蚕桑生产发展迅速,桑园面积由2000年的30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202.11万亩,总产量由2000年的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20.5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4。云南、陕西两省桑园面积分别增加20万亩和14万亩。中部地区蚕桑生产也增幅较大,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省桑园面积同比增加9.28%,蚕茧产量同比增长10.40%。东部地区蚕桑生产保持稳定,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4省桑园面积与上年持平,蚕茧产量比上年下降1.2%。

二、生产水平、蚕茧质量稳步提高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蚕桑生产布局优化,科技水平提升,总体上呈现出喜人局面。一是蚕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各地推广使用优质桑、蚕新品种,亩产量显著提高,全国亩桑产茧量继续成上升趋势,两广地区出现了每亩产桑量3500公斤、亩桑产茧量超250公斤的高产典型。二是质量显著提高。各地培育了一批上茧率达到90%以上、解舒率达到65%以上、鲜茧出丝率达到15%以上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全国统算白厂丝的平均等级已由2001年的3A80提高到4A,而且出现了若干能够常年生产5A级以上高品位生丝的企业。三是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全国桑树良种化率超过80%,蚕品种良种化率接近100%,小蚕共育率达50%以上,广西、江苏、云南等重点产区方格蔟上蔟技术全面推开,各种类型条桑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三、生产布局向西部转移

在稳定东部、提升中部、适度开发西部的思想指导下,在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推动下,我国蚕桑生产基地向中西部转移加快。据统计,2007年,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约47万吨,占全国的59.5%,东部地区约为32万吨,占全国的40.5%(2001年东部占55%,中西部占45%)。同时蚕茧生产向一些大县集中,截至2006年全国年产桑蚕茧5万担以上的县63个,比2004年增加了14个,年产茧量占全国的58.6%,使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蚕种产需平衡、质量稳定

目前,全国有蚕种场230多家,蚕种年生产量和发种量都在2000万张左右,产需基本平衡。近年来,由于各地加大了蚕种生产及质量管理,特别是我部连续8年在全国范围开展蚕种质量抽查,促使蚕种质量稳步提高。抽查结果表明,我国蚕种质量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并且年际间比较稳定。蚕茧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出丝率、解舒率、上车茧率等主要指标,都具有明显提高。据反映,山东、江苏、浙江等主产省茧质与历史同期最好年份相近。浙江省全年茧质总体呈现“三高、两低”的特点,即毛茧出丝率、上车茧率、解舒率比去年明显提高,茧层率、内印茧率比去年低。广西自治区方格蔟应用率已达到51.3%,蚕茧质量比上年有所提高。山西、陕西、河南等省蚕茧个体较大,茧层率、解舒率、光泽度都比较好。

五、蚕茧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据农业系统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收购桑蚕茧69.73万吨,同比增加4.28万吨,增长6.55%,收购价格同比下降30%以上,春茧和夏秋茧同比均价分别下降19.2%和40%,江苏、浙江、广西、安徽等省的秋茧收购价降幅均超过40%。究其原因,固然有上年收购价上涨过多的原因,但主要是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压级压价所致。我们原以为是国际市场价格下降造成的。然而,我们去年11月去印度考察蚕桑所遇简直啼笑皆非。印度茧丝加工企业说我国生丝卖得太便宜,质量比印度的好,价格低28%(印度产生丝折合25万元/吨,我国生丝18万元/吨);印度生丝进口商笑话我们:“中国生丝质量好又便宜,深受印度丝绸纺织企业欢迎”;更有甚者,印度反倾销委员会官员找到我们住地,公然表示要向我国政府提出反倾销案。虽然我们一一解释我国政府没有干预价格,消除了他们的误会,但我们国内竞相压级压价,让人家占了便宜还卖乖,使我蚕农蒙受很大损失令我心里难以平静!因此,希望我们的收烘企业也好,出口企业也好,要有国家意识,要深刻认识到为农民着想,就是为企业着想,就是为我国蚕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着想。同时为了防止我国茧丝绸生产的大起大落,建议国家建立生丝出口最低价格,对违规经营的出口企业要严厉打击,坚决杜绝过低价格出口害国伤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出口市场秩序。

今年蚕桑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去年蚕茧收购价格下降太多,蚕农受伤的心理尚未抚平,对今年市场行情抱有悲观态度,生产积极性不高。据最近江苏、浙江农业部门反映,今年春期两省蚕种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0%左右。又据近日对全国最大蚕种生产企业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了解,今年蚕种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5%,销售价格下降6%。二是今年一月份罕见的持续冰雪、冻雨天气,使长江流域桑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据重庆市蚕桑站反映,全市有74501亩桑园不同程度地受灾,占整个桑园面积的6%,其中新栽桑受害23100亩、嫁接桑受害10401亩、投产桑受害41000亩,另外还有825 个养蚕大棚受损。针对冻害情况,他们及时组织编写了《重庆市桑树冷冻害情报及防治要点》下发各区县,要求各地搞好桑树冻害的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冻害造成的损失。其他省份桑园也有不同程度地受灾。由于受灾和温度偏低,今年春蚕催青将比常年偏迟一周左右。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