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省蚕桑产业助农增收取得良好成效
 

四川省蚕桑产业助农增收取得良好成效

来源:四川蚕业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12-30   |  阅读次数:253次

2013年,四川省蚕桑产业抓住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的机遇,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蚕桑资源高效化利用,积极推动科技进步,蚕桑产业助农增收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强科学规划引领。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省农业厅会同省农工委、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编制完成《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由农业厅发布实施,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振兴我省蚕桑丝绸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指导凉山、宜宾、南充、内江等蚕桑主产区制定了蚕桑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二、推进经营机制创新。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市场竞争和产业竞争是解决蚕桑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深入调研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归纳总结出“龙头企业+共育户+农户”的“涪城模式”和“珙县模式”,组织重点市州、基地县和龙头企业召开蚕桑产业经营机制创新现场会,集中学习“涪城模式”、“珙县模式”,交流创新经营机制的做法和体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提质增效突出特色。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茧丝质量,发展的难点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明确提出把四川打造成为全国优质茧生产基地,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推广优质茧生产技术,推行优茧优价的政策导向;全面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大蚕饲养,自动化上蔟,桑园机械应用等轻简化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强化蚕种检验检疫工作,对不合格蚕种进行了销毁处理,确保蚕种质量安全。2013年全省发放蚕种205万张,比上年增加1万张,增幅为0.49%;蚕茧产量152万担(7.6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担(1400吨),增长1.88%。全省蚕农售茧收入27.36亿元,比上年增加2.76亿元,增长11.22%。

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下达了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省10个蚕桑重点县发展蚕桑产业。同时争取到扶贫资金、茧丝绸发展资金等项目支持。为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力,会同省财政厅共同编制了《四川省现代蚕桑产业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年)》,明确了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任务、产业布局、资金扶持重点、绩效考核等内容,为推动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五、产业发展蚕农增收。2013年全省共有15个蚕桑万亩核心示范区投入建设,凉山、宜宾、南充等地新建、改建桑园10万余亩,桑园标准化、良种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桑园面积稳定在180万亩。桑园复合经营规模扩大,桑枝食用菌初步实现产业化发展,桑果产业发展迅速,全省果叶兼用桑面积超过10万亩,桑果产业成为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亮点和支撑。2013年蚕桑综合产值达到54亿元,比上年增加4亿元,增长8%,全省蚕农户均增收400元以上。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