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自十一月上旬召开“全县今冬明春蚕桑产业工作会议”以来,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各镇政府、蚕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抢抓茧丝绸市场价格好而稳定和蚕农发展产业热情回暖的机遇期,紧紧围绕冬季栽桑建园、桑园管理、桑园套种和桑枝食用菌生产及蚕桑专业合作社培育等“五项”重点工作抓落实。在冬季栽桑建园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本着桑苗“栽得下、活得了、保得住、能成园”的原则,按照“建标准园、建新品园、建示范园”的思路,栽桑建园“五化”推进。
一是建园分布区域化。建园主要分布在“两园、五村”,即主要分布在中池镇市级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和迎丰镇红花坪县级蚕桑产业示范园区,池河镇踊跃、喜河镇蔡河和云雾山镇板沟等三个产业扶贫村,以及池河镇新兴和城关镇沙河两个蚕桑基础好的川道村,推进了县域产茧基地的区域化、重点化和专业化发展。
二是建园农户重点化。按照“大户栽桑建园、培育生产主体”的要求,栽桑建园农户主要是原有的养蚕大户和新培育的养蚕大户,呈现栽桑农户总数少、户均建园规模大的特点,大大异于往年。
三是建园地块选优化。按照“园室配套、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栽桑农户基本选用就近的好田好地,把桑园建到蚕室周围和房前屋后,便于以后采摘桑叶和管理桑园,兴桑养蚕工效将大大提高、成本将有效降低。
四是建园桑品优良化。建园所用桑苗选用最适宜该县的强桑一号、育71-1和农桑14等优良桑品种。桑苗分别由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帮扶部门统一组织调运。
五是亩植密度标准化。根据选择栽桑建园的立地条件,推广栽桑密度800-1000株/亩,确保亩植密度800株以上,促进了桑园标准化建设。
截止12月13日,全县冬季已建成标准化示范桑园1300余亩。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