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江苏如东:蚕宝宝不吃桑叶吃饲料
 

江苏如东:蚕宝宝不吃桑叶吃饲料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12-06   |  阅读次数:269次

不用采桑叶、守蚕房,靠喂饲料、看电脑就能让蚕宝宝“吃得好、睡得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在如东,一些蚕农将现代科技融进传统养蚕产业,真的就干出了“人工饲料喂养”+“物联网养蚕”的新鲜事。

  记者前不久来到如东县河口镇中天村31组的养蚕大户缪福田家时,老缪正在院里擦洗一个棉花糖机一样的东西。见记者满眼好奇,他做起介绍,“这叫饲料拌合机,把饲料倒进去,用水搅拌好喂给蚕吃。”正说着,他又把手指向院子一侧,那里立着一个冰箱般的铁皮柜子,“这是‘蒸饭柜’,像蒸饭一样,把饲料放进去蒸好。”

  采桑喂养,这是自古以来养蚕的铁律,但老缪家的蚕居然吃人工饲料?见记者半信半疑,他快步跑到供育室的外屋,拿出一袋外形跟面粉差不多的人工饲料说:“就是这个,主要是用桑叶粉、豆粕粉、玉米粉,再添些微量元素调配的。”

  “饲料养蚕很多地方都试验过,我们这里最早成功。”同行的如东县蚕桑指导站站长韩益飞告诉记者,如东从2010年起探索人工饲料养蚕,到目前,已成功建立40多座人工饲养基地。“老缪手中拿着的这种人工饲料,我们已研制了40多个品种,蚕宝宝可爱吃啦。”

  蚕宝宝吃饲料已经很有看点,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东还有更妙的养蚕法——物联网养蚕。而缪福田家正是试验点。

  记者跟着老缪走进一间20平方米大小的养蚕室,这里养着10多万头蚕宝宝。四面环顾,名堂真不少。四壁连着几排橘红色的电热线,是加温设备;东面墙角有个盒状的物联网控制器,是数据采集系统,上面显示着“877”和“254”两排数字,代表室内此刻的湿度与温度;室内顶棚装着黑色天线状传感器,每隔两分钟,将“温度、湿度、气流”等数据传给“桑蚕养殖智能监控系统”。

  “有了这个智能监控系统,无论我人在哪里,只要有网,就能用手机、电脑实时监控蚕室,随时能远程操控。”韩益飞掏出手机,登陆“桑蚕养殖智能监控系统”,页面立马跳出“设备管理”、“实时监控”、“场景监控”等选项,点击进入,24小时温度、湿度曲线一目了然,“看,刚才时间是10点55分34秒,温度是25.5度,湿度是87.6%,用这个系统加温加湿都行。”去年起,如东县农委、蚕桑站和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一起攻关,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养蚕,开发软件系统,实施养蚕环境网络实时监控和实时调控,大大降低蚕农的劳动强度。

  “有了这个新技术,养蚕轻松多啦。”老缪感慨地说,传统养蚕靠天吃饭,风险也大。“现在养蚕不仅喂饲料,还能通过物联网监控,都是自动化的,孵化的蚕种发育也比较整齐,养蚕产量得到保证。”缪福田表示,他家今年用物联网养了14张半春蚕、秋蚕,每张蚕种比以往多出3公斤幼蚕,而淘汰率却下降5%。“物联网养蚕,还让全年破季养蚕变为可能。这个冬天,我家就打算也养几张呢!”

  “我们计划在全县推广这个新技术,吸引更多蚕农加入进来。”韩益飞说,如东已有42个点实现物联网养蚕,前景很可观。“我们还将争取在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方面有所突破,争取把这条高科技‘蚕丝’拉得更好更长。”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