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陕西省石泉县紧紧围绕蚕桑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着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蚕桑产业一体化运行模式,蚕桑专业合作社服务发展产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该县迎丰镇红花坪蚕桑专业合作社为就是全县19个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代表。
红花坪蚕桑专业合作社下辖本镇六个行政村的蚕桑相关业务,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致力于辖区蚕桑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区域内的蚕桑产业持续稳步发展。2013年合作社发展呈现两大亮点:
一是突破小蚕共育,实现小蚕共育全覆盖。建成了以红花坪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标准化小蚕共育点,小蚕共育室面积达到1200㎡,配套设施齐全,今年面向全镇蚕农开展共育小蚕5批次,使全镇首年实现小蚕共育率100%,在小蚕共育期间,县蚕桑中心安排技术干部驻点全程服务,年均张种产茧量较上年提高4.6公斤,蚕农养蚕获得稳产、高产、丰收。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化解养蚕劳动力紧缺现状。今年红花坪蚕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村和集镇现存闲散、临时劳动力资源,组织本辖区和集镇的剩余劳动力,组建了一支蚕桑产业有偿服务队,通过建立服务队人员和养蚕大户劳动力需求等信息档案,对队员实行松散动态管理,旨为养蚕大户搭建劳动力供求平台,在生产季节,养蚕大户只需给合作社打一个电话,队员身着标识“工作服”,会在第一时间上门开展有偿服务。在大蚕期桑叶采摘、蚕儿上蔟、小蚕共育和蚕前消毒等养蚕环节提供劳动力有偿服务,在桑园耕翻、桑树伐条等兴桑环节提供劳动力或蚕桑机械有偿服务,及时解决养蚕大户缺劳问题,养蚕大户按当地劳动力工价,将劳动报酬直接支付给上门服务的队员,有效缓解了养蚕劳动力紧缺对蚕桑规模化发展的制约,促进了蚕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石泉县是西北地区蚕桑生产重点县,该县为破解农村养蚕劳动力紧缺瓶颈,于2012年底,由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了《石泉县蚕桑产业有偿服务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得到了县创业就业局经费扶持。
近日,在石泉县政府召开的“全县今冬明春蚕桑产业工作会议”上,石泉县永宏丝业公司总经理李建民将近5万元现金发到红花坪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洲手中,这是龙头企业履行合同、兑现承诺,2013年初,石泉县永宏丝业公司与红花坪村蚕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蚕茧订单收购合同书”,合同明确:推行订单生产,凡符合鲜茧质量相关标准要求者,全年实行不低于20元/斤的最低保护价收购鲜茧政策;合作社参与鲜茧收购,公司支付组织费,张种产茧量45斤以上,公司按收购总量0.5元/斤支付合作社组织费,张种产茧量55斤以上,公司按收购总量0.6元/斤支付合作社组织费;公司按共育小蚕实际数量5元/张奖补合作社。“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的石泉蚕桑产业良性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