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广元朝天区文安乡桑园综合利用助农增收
四川广元朝天区文安乡桑园综合利用助农增收
来源:中国广播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11-05 | 阅读次数:530次
四川广元市蚕桑产业历史悠久,但如何让古老产业在川北这片大地重获得新生?怎样才能把桑蚕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农民增收优势?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了蚕桑之乡——广元市朝天区文安乡。
传统农户坚守桑蚕业的理由是什么
10月30日上午11点,朝天区文安乡茨竹湾村6组的张国莲家飘来饭香。走近一看,张国莲正忙着炒酸菜干饭。看笔者到来,张国莲放下手中的活,带笔者到她家的蚕房参观。
张国莲一家人养蚕已多年,她说,无论行情多么低迷,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我们栽了六七亩桑,一年养四季蚕,要养二三十张。现在晚秋蚕已结束。就等明年开春新桑叶出来,养春蚕了!”
张国莲是全村的养蚕大户,她算了一笔账:在前年,鲜茧高达上百公斤,养一张蚕就有近一千二百元的毛收入,纯利润可达近两万多元。
在茨竹湾村,蚕桑业已成为全村“留守”村民的主要收入。文安乡党委书记向虎林介绍,茨竹湾村是川北远近闻名的蚕桑村,家家户户都养蚕,近几年平均每户养蚕年收入上千元。“即使在行情最低迷的时候,都未出现毁桑的现象。” 他们都在坚持中等待行情变暖。
综合利用桑园附加增值为农民增收创造平台
“今年茧子卖了一万来块钱……加上养猪和种植蔬菜,今年收入还可以!”文安乡茨竹湾村村民刘克秀说。
据介绍,该乡采用“桑——菜”、“桑——药”、“桑——禽”等桑园套作、套养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等方式,把零星分散、闲置的桑树资源逐渐向养蚕大户、家庭农场主聚集,积极鼓励“桑经”、“桑粮”、“桑禽”立体发展,推广“桑、蚕、粪、沼、菜”等种养循环模式,实现桑园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农户增收创造了平台,改变了当地在“一根桑树上吊死”的单一经营模式。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