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广西象州:蚕沙入室 垃圾变宝
 

广西象州:蚕沙入室 垃圾变宝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10-24   |  阅读次数:568次

 近日,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岩口村委东岩村,只见离村不远处的山脚下,一排60多间的简易蚕沙室绕山而建,村民陆元文正开着拖拉机把蚕沙往新建的蚕沙室里倒。

    谈到村里蚕沙室,陆元文就滔滔不绝。陆元文说,近年来东岩村群众靠养蚕走上了致富道路,但是养蚕产生大量的蚕沙一直让村民们又爱又恨。爱的是蚕沙处理好后是很好的农家肥,恨的是由于村民无序堆放蚕沙,即影响了卫生,又传播病菌感染蚕和桑叶。

   转机出现在今年初,来宾市和象州县主要领导到东岩村开展“双万”春季大行动时,了解到村民们处理蚕沙的苦恼后,随即结合“清洁乡村”活动,支持村民兴建蚕沙室。东岩村在象州县农业局的帮助下,把蚕沙室选址在离村500米的山脚下,并投入10万元建好一排共61间的简易蚕沙室。

   事实证明,蚕沙入室后好处多多。现在蚕沙入室堆放经过高温发酵后,营养成分基本没丢,湿度合适,蓬松好还田,肥效要高出很多倍。陆元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桑园施放发酵好的蚕沙有机肥后,可以节约复合肥50公斤,节约成本约100元,施蚕沙肥后的桑树一般会比施化肥的桑树高不少,一亩桑树大概能多产12担桑叶,可以多养一批蚕。他以自己养蚕的经历现身说法:今年种桑12亩,每批养3张蚕,产茧200公斤,使用蚕沙肥后每年可节约化肥款1200元,又可多养一批蚕,按现在20元/斤价格计增收8000元,两者相加,相当于增收近万元!

   记者在东岩村看到,集中建设的每个蚕沙室都写有编号,每个编号代表一户人家,蚕沙入室后就成了宝贝。东岩村村民小组长陆江说,现在建了蚕沙室,大家都把蚕沙集中堆放,发酵还田,以往全村都是蚕屎味、苍蝇满天飞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更大的好处是,蚕病和桑树病少多了。

   目前,象州县已有20个村屯建有600多间蚕沙室,该县正在全县推广蚕沙集中处理后还田的做法。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