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东桑西移”广西成果展暨自主品牌丝绸精品展开幕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东桑西移”广西成果展暨自主品牌丝绸精品展开幕
来源:轻纺工业处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9-06 | 阅读次数:533次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桑西移”广西成果展暨自主品牌丝绸精品展于9月3日上午在广西展览馆隆重开幕,本次博览会的丝绸展区面积共700多平方米,设有特装展台综合展区和企业展区、经贸洽谈区等,共展出我区自主品牌丝绸精品近3千件,规模空前,品牌集中,展示内容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并安排了蚕丝被现场制作演示和丝绸时装表演等精彩活动,全面宣传和展示了广西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在桑蚕生产、科技创新、丝绸工业快速发展、蚕桑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广西的茧丝绸加工技术和浓厚的中国丝绸文化。同时,借助东盟博览会平台增进东盟各国和中国消费者对广西丝绸产品的了解,引导广西丝绸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提高广西丝绸品牌知名度。
“十五”以来,广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坚持科技创新,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三高”蚕业,狠抓茧丝绸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综合成效显著。2012年广西茧丝绸业生产夺取了“七项全国第一”即:一是桑园面积262.7万亩,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20.81%;二是蚕茧产量31.57万吨,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45%;三是否蚕种饲养量665万张,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39.8%;四是亩桑产茧120.8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0.6%;五是蚕农售茧收入113.21亿元,养蚕农户户均收入1.33万元,人均养蚕收入3167元;六是桑枝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2012年广西桑枝食用菌生产规模1亿棒,食用菌产量4万吨,产值近4亿元;七是生丝产量2.88万吨,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22.9%。同时,我区缫丝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区缫丝生产规模超30万绪,自动缫丝机普及率达100%,生丝质量87%达到4A级,9%达到5A级以上,完全改变了过去生丝等级低、产量小的状况;丝绸工业除蚕丝加工外,不少企业已逐步向蚕丝被、捻线、绢纺、织绸、家纺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拓展。
通过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推动和多年打造,茧丝绸业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企业增税,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广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茧丝生产基地,成为“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的旗帜,茧丝绸业已成为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世界茧丝绸业看中国、中国茧丝绸业看广西”的新格局。广西将充分利用我区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国家实施“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巩固发展优质蚕茧基地,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推进蚕桑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稳步发展缫丝生产的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丝绸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推动茧丝绸业由资源型向加工制造型转变;加强丝绸品牌建设,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通过农工贸并举,培育和扶持一批集蚕茧生产、收烘、缫丝加工的农工贸一体化的茧丝生产龙头企业和茧丝绸产业集群,逐步实现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把广西由茧丝资源大省建设成为茧丝绸大省、强省。
东盟博览会“东桑西移”广西丝绸展区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参观蚕丝被展台
广西丝绸展区负责人正在接受电视台采访
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转基因天然彩色丝
现场手工制作蚕丝被表演
丝绸精品时装表演
我区繁育的优质家蚕品种
用桑果酿造的桑果酒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