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陕西:石泉县优化蚕品种确保夏秋蚕增产增收
 

陕西:石泉县优化蚕品种确保夏秋蚕增产增收

来源: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  |   作者:张正毅   |  发布日期: 2013-09-03   |  阅读次数:472次

根据最近的调查统计获悉,陕西省石泉县2013年夏季推广饲养的20052张“两广二号”,平均张种产茧量43.2公斤,平均收购价格35/公斤,使全县蚕农夏茧累计增收3000万元以上,创近年来的新高。

陕西省石泉县是西北蚕桑生产第一大县,现有桑园面积近8万亩,年养蚕7万多张,夏秋蚕饲养量占到全年的2/3以上,但由于夏秋蚕期易遇高温、闷热、阴雨等不良气候,易暴发蚕病,对生产造成较多损失,成为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石泉县蚕桑技术服务部门和石泉县蚕种场,针对本县夏季或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的高温气候特点,以及夏季养蚕张种产量低、张产不稳定、经济效益低的生产实际,从优化夏秋季饲养蚕品种入手,逐年改进春、夏、秋三季都采用春秋兼用种和春用种的生产用种习惯,先后对夏季推广饲养的871×872秋丰×白玉、两广二号等蚕品种进行了多年试验优选,最后选定了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主推桑蚕品种——两广二号,并建立了“引进-中试-繁育-推广”体系,2012年夏季在全县大面积推广饲养获得成功。

“两广二号”属二化性蚕种,抗高温、抗病力强,强健少病,对桑叶叶质有较好的适应性,整齐好养,张产稳定、茧质较好。该品种平均全龄经过22天,五龄经过6.5天,在标准装盒量的前提下,张种产茧量低于传统蚕品种,为解决这一矛盾,县上采取每张种装盒增量32%(即每盒散卵种的良卵数达33000粒以上),蚕种增量部分由县财政补贴的办法,提高蚕农张种产茧量及夏蚕收入。同时通过蚕前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和包抓大户服务等多途径,将“两广二号”品种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传送到养蚕农户手中。

桑蚕新品种“两广二号”的引进与推广,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夏秋季养蚕效益低、制约农户兴桑养蚕积极性受的难题,为蚕农增收致富和蚕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石泉县已将该品种列为夏秋蚕主推品种,在全县全面推广。今年第一批早秋蚕19692张“两广二号”已于815发种,目前正处大蚕五龄期,长势普遍良好,发病少,蚕农丰收在望。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