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图文]蚕桑蝶变助力 四川宜宾高县马店村华丽转身
 

[ 图文]蚕桑蝶变助力 四川宜宾高县马店村华丽转身

来源:宜宾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8-28   |  阅读次数:407次


马店村成片的桑园

8月26日,笔者走进四川宜宾高县罗场镇马店村,眼前大片的桑园让人仿佛进入绿色的海洋,这里是川南蚕桑第一村、宜宾市10万亩蚕桑低碳高效循环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区、中科协百县百强科普示范特色建设项目示范村。

目前,全村有优质良种桑园2000多亩,养蚕户350多户,年养蚕3200张以上,产茧超过2500担,蚕桑产值420万元以上;同时,桑园养鸡、桑树蘑菇、桑园种菜、果桑开发等桑园综合立体开发正蓬勃开展。“我们正加强对桑园立体开发做大文章,力争亩产值达到1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聪说。

可谁也没有想到,12年前的马店村,蚕桑产业在全县排不上号,“那个时候,就是一些四边桑,一季养蚕不过一两张,没有把养蚕当一回事;养蚕技术也不高,一年下来,挣不到几个钱。”该村养蚕大户涂光均说。

2001年下半年,全县密植桑园的“一步成园”种植示范项目被确定在马店村,这给马店村蚕桑产业打好翻身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这一新鲜事引起了项目实施区群众的普遍反对。“一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田里的水要放干种蚕桑;二是田里地里都种上桑树,种粮食、种菜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就肯定不同意。”村民石毕银告诉记者。

群众思想不通,干部就上前疏通思想,党员就带头干起来,镇、村、组干部齐努力,帮助项目实施区农户干起了平整土地、挑粪、育苗、打窝等农活,群众看到干部在帮到干,也陆续加入蚕桑发展队伍中;党员李正和、曹吾英、邓甫华等也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率先放干了田里的水,率先建起“一步成园”。

“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2006年,马店村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同时,也建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将党员养蚕大户吸收进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确定每名专业合作社党员联系3—5户低产户,将栽桑养蚕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农户,整体提高全村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共同增收致富。

2003年,高县蚕桑科技示范园选址并落户该村,给马店蚕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村党支部借力造势,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五化一基地”(桑树良种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方格簇化、消毒专业化,蚕桑标准化示范基地);围绕千亩亿元的目标,深挖掘桑地增收潜力,积极探索“桑地套作、一地多收”的桑园立体种植新模式。目前,已形成桑树+油菜、桑树+辣椒、桑树+大头菜、林下养鸡等有效模式,增加了桑园综合产值,充分调动了农户植桑养蚕的积极性。今年,全村在桑园种植辣椒1000亩,平均每亩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下半年,还将发动农户在桑园种植大头菜1000亩、种植油菜500亩,力争一亩再增收入1000元以上。同时,该村正在积极研发利用桑枝培育黑木耳。

马店村正是在支部引领下,抓住机遇,一年一个台阶,一步成园从实现零的突破到2000亩,年收入30万元到420万元,成功实现逆转,当年的副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远近闻名、四处来学习参观的热土,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