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广西鹿寨“省力化养蚕”助力桑蚕产业发展
 

广西鹿寨“省力化养蚕”助力桑蚕产业发展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8-01   |  阅读次数:509次


7月下旬,随着最后一批茧完成上市,春蚕养殖工作结束,广西柳州鹿寨县蚕农开始夏伐桑树,对养蚕器具进行维修……种桑养蚕工多而细,这些长期困扰蚕农的工作,正通过富有智慧的蚕农所运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器具等而变得省力,降低劳动强度,缓解用工矛盾,推动全县桑蚕产业快速发展。


调整品种结构,改良低产桑园。该县引进农桑14、强桑1号等多个高产嫁接桑种,全县桑树改良面积累计达到6.46万亩,占桑园总面积的36.75%。改造后的桑园桑品叶片大、叶产量高、易采摘、省力省工,深受蚕农欢迎。

推广小蚕共育,简化养蚕程序。小蚕饲养要求技术高,该县较早实施小蚕共育的做法,全县小蚕共育室有50多个。蚕农从小蚕共育室里领回小蚕,简化了养蚕程序,蚕农单批养蚕周期缩短近40%。

改进蚕具,省时省工。时下的鹿寨蚕农,已经全面改掉让蚕在竹花蔟结茧的老做法,全部采用方格蔟上茧,使蚕虫自动上蔟率提高了3倍,劳动强度减轻了五成。黄冕乡、寨沙镇的蚕农为提高采茧效率,发明了专用于采集方格蔟内蚕茧的木制采茧器,比手工摘茧效率提高了8倍。

黄冕乡养蚕大户黄长生被当地群众誉为“省力化养蚕专家”,他发明的让蚕宝宝安全度夏的“水帘空调”,使高温条件下蚕室里的温湿度得到有效调节,不但蚕虫生长免受高温影响,还可以增加养蚕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蚕茧产量。他制作的“轨道喂叶装置”,省了不少搬运桑叶工作量,“升降式蚕架”则使蚕虫自行“上山”,结茧更快更便捷。黄长生每年养蚕纯收入都达到10万元以上。

解放了劳动力,“工多而细”的养蚕业得到发展迅速做强。目前,鹿寨桑园面积接近18万亩,全县年养蚕50多万张,鲜茧产量达两万余吨。同时,带动了缫丝业发展,目前鹿寨已发展缫丝企业7家,共有缫丝生产线64组。初步统计,全县农民仅养蚕一项,可人均增收2000多元。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