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蚕宝宝吃“冰鲜餐” 桂南叶养宜州蚕
 

蚕宝宝吃“冰鲜餐” 桂南叶养宜州蚕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7-31   |  阅读次数:264次


采回或从其它地方运回的桑叶,经过保鲜处理可储存20多天,喂养出来的蚕,结茧吐丝质量优于传统模式。近日,记者在宜州市良之源蚕桑专业合作社基地看到,偌大冷藏库装满一框框的桑叶,蚕宝宝在蚕室里欢快地食桑。

负责人覃宝祝透露,历经3年多的摸索,桑叶保鲜储存技术研发获得成功,种桑养蚕可实现异地产业化发展。今年3月,该基地被列为全区桑蚕标准园建设示范项目。广西大学蚕学研究所所长屈达才认为,桑叶保鲜储存技术有力支撑起桑蚕分离的种养模式,而该模式属全国首创,这个技术推广运用改变了中国四千多年的养蚕传统。

桑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的健康和蚕丝的质量。我国传统养蚕模式,每进入饲养阶段,蚕农就得起早摸黑、栉风沐雨赶采桑叶,储存桑叶的方式基本上是自然放置,桑叶存放不过两天,就会发酵变质;特别是每年5至7月,遇上高温多湿季节,桑叶保质成为一大难题。

有着10多年养蚕经历的覃宝祝,2008年组建公司,组织技术队伍,潜心研究桑叶保鲜技术。经过反复试验,结合冷藏库,研发保鲜试剂,通过对所采桑叶进行保湿消毒,锁住桑叶中的水分,低温存储,将桑叶的储藏期限,由一两天延长至20天以上。

“不敢想象,20多天前采的桑叶还能喂蚕。”因灾桑叶大减产,宜州市北山镇养蚕户兰学从基地取得500多公斤保鲜桑叶。据了解,覃宝祝的团队把桂南的桑叶运回桂西北宜州,把蚕户遗弃的尾期桑叶收集保鲜,每年比别人多养得两三批蚕。

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养蚕格局,桑蚕饲养成功率由60%提升到95%以上;生丝质量达到5A、6A标准;异地种桑、无土养蚕成为现实;桑蚕饲养实现工厂化操作,良之源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养蚕大户们,正向“养蚕家庭农场”发展,极大推动了当地养蚕业的升级发展。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