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四川省蚕业部门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开展专题调研,拓宽增收渠道,编制发布全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蚕桑产业经营机制转变,加强技术培训,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养蚕单产质量明显上升,蚕农收入显著增加,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桑树基础加强。四川省加快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攀西、川南、川中北蚕桑产业带,到目前为止,已新建高标准桑园3万多亩,其中凉山州新建高标准桑园10290亩,宜宾市新建高标准桑园12600亩,全省桑园面积稳定在180万亩。
二是蚕茧单产提高。针对蚕区实际,重点培育养蚕大户,努力扩大户营规模,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全省春蚕单产提高0.7公斤,全省春茧产量达到2.13万吨(42.6万担)。凉山州春茧产量达到4600吨(9.2万担),比上年同期增加347吨,增长8.2%。
三是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切实加强微粒子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全省春季生产原种2.4万张,生产一代杂交种135万张,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经省蚕种质检部门组织检验检疫,蚕种质量稳定,确保了蚕农用上放心对路蚕种。
四是综合效益提升。桑园间套开发规模扩大,间套品种优化,效益更加突出,全省桑园间套面积达到45万亩。全省桑果产量突破3万吨,农民桑果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桑枝食用菌种植规模扩大,成品加工初现端倪,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
五是蚕农收入增加。全省春茧收购价格普遍在35元/公斤以上,绵阳、宜宾等、攀枝花地春茧收购价格较高,有的地方达到47元/公斤。全省平均收购价达到3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每公斤提高4元,蚕农春茧售茧收入达到8.3亿元,同比增加3100万元,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