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二年种桑树了,你看,树长得这么高了。今年比去年能多养一茬蚕,算下来每亩桑树收益能到6000块钱。”日前,威县固献乡北赵庄村桑树种植户赵海兴高兴地对记者说。
北赵庄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仅有257人,耕地也只有600多亩。前两年棉花种植遇到瓶颈,于是在乡政府引导帮助下,与山东一家公司签订协议,率先发展桑树种植40多亩,开始尝试种桑养蚕。如今,不但北赵庄成为当地有名的桑树种植村,还辐射带动全县桑树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
“当时就考虑种桑养蚕,既生态环保,又投入少,好管理。没想到第一年效益就特别好,每亩收入达到三四千块钱,比种棉花时收入还要多。”赵海兴回忆起他们率先“吃螃蟹”的勇敢劲儿充满自豪。
为了让北赵庄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2011年,北赵庄被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乡政府积极引导该村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发展更多的项目为村民增收,促成了种桑养蚕这个生态环保项目迅速发展。
为了保证群众们的收益,山东公司的技术员常驻村里,有什么问题随时解决,而且和公司签了协议,蚕茧都会随行就市地收购,最重要的是订立了收购最低保护价。“公司+大户”的种植模式降低了农民种桑养蚕的风险,让群众尝到了甜头。
“村里正在建设蚕种培育室,下一步准备成立蚕桑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品牌。但由于我们村的耕地有限,所以我们村准备借助和春源公司合作的优势,建成威县最大的种桑养蚕基地,给全县种桑养蚕户提供服务。”该村干部吴庆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