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变毛角茧,深入市场,安徽歙县北岸镇七贤村创新蚕茧出售模式,帮助养蚕农民提高效益。
记者近日来到歙县北岸镇七贤村看到村民们正在将刚下架的蚕茧整理到一个个铁架上。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些鲜茧将送去烘干。而十年前,七贤村茧农基本上都是卖鲜茧,有不少都是没有成熟的毛角茧。
七贤村村委会主任汪惟正告诉记者,现在卖毛角茧的基本上都没有了。干茧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一张蚕种提高三到五百元之间。村里的养蚕大户凌松华卖干茧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烘干设备。他将家里的鲜茧运到别处烘干出售。去年一年仅养蚕一项收入就有5万元。今年春蚕他养了8张蚕种,现在已经收了6张蚕种。凌松华说,他是不会卖鲜茧的,肯定要卖干茧。干茧划算一点。六张纸多一千多块钱。
村民程天京今年养了3张蚕种,收获鲜茧240斤。有人去他家以21元每斤的价格收购,他都没卖。现在鲜茧已经烘干。烘干后还剩下110多斤。程天京说,干茧是50块钱一斤,加烘以后比卖鲜茧多赚六七百块钱。
记者了解到,七贤村蚕桑合作社2009年与歙县杞梓里缫丝厂签订协议,厂里在七贤村建起了烘干设备,不但承担烘干所需的所有费用,蚕种也由厂里免费发放给农民。仅这两项,农户平均每张蚕种就可以增加120元的收入。因此七贤村现在没有村民去卖鲜茧了。
歙县杞梓里缫丝厂厂长助理潘如虎说,厂里出发点一个是提高茧的质量,让生丝质量也好一点,在市场上能够收到欢迎,价格也能卖的高一点。再另一个就是让老百姓能增收一点。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黄山市养蚕农民出售干茧的比例不超过20%。七贤村这种创新模式如果能够在全市推广,将会有效提高蚕茧质量,保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并帮助农民养茧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