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吐丝成茧是我们常见的传统养殖模式,现如今,一项新技术的使用,却让湖北英山的养蚕模式发生了彻底改变,蚕吐丝不是结成茧,而是形成一个平板丝,拿去稍微处理后就可以制成丝绵被,你说新奇不新奇。
6月13号,记者来到英山县石头咀镇周畈村,在怡莲阳光蚕桑合作社的养蚕室看到,一大批可爱的蚕宝宝正在吐丝,但是,它们不再是“作茧自缚”“上山”结茧了,而是在合作社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蚕宝宝只吐丝不结茧,在平板床上吐完丝后就直接形成了一个平整的丝板。
怡莲阳光蚕桑合作社负责人刘拥军:传统的茧上簸的方式是上到簸上,蚕结成的是一个圆形的茧,现在通过改革以后,现在大约1000只吐丝蚕,吐丝吐成一个平面的丝板,这个丝板是将来做丝绵被的一个非常优质的原料,跟传统的比,现在的不用缫丝,不用烘茧,减少了产品原料的一些异味,是一个非常好的优质原料,可以说是养蚕技术的革命。
正在现场指导蚕农养殖的县茧丝办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这项蚕宝宝只吐丝不结茧的技术称为“平面茧技术”。这项技术是从台湾引进的,它打破了传统的结茧方式,改变了蚕宝宝吐丝的习性。
县茧丝办副主任金涌泉:它主要的技术要求就是在上簸的时候,通过改变它的蔟具,之前的跟以前的养蚕技术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二是上蔟的时候环境,周围都保持黑暗,蚕有个趋光性,哪边有光朝哪边跑,黑暗了以后,它就非常均匀的分布在这个蚕蔟上,所以他吐出了这样的平板丝。
这项新技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蚕丝的质量,减少了后续的制作工艺,而且提高了蚕农的收入。合作社负责人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怡莲阳光蚕桑合作社负责人刘拥军:一张(蚕种)可以产鲜蚕蛹是60斤,每斤蚕蛹可以卖到20元钱,一张种可以产平板丝是15斤,每一斤可以卖到 150元,这样通过算账可以比传统的养蚕一张种可以增收2000元以上,基本上可以达到收入翻番。
蚕蛹可以食用,平板丝可以直接制作蚕丝被,蚕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利用。据介绍,这样使用平板茧丝技术,在湖北省还是第一家,为了试用好这项技术,县茧丝办组成专业技术团队,长期上门指导服务。下一步,他们计划在怡莲阳光蚕桑合作社所有的会员户中推广使用这项新技术,然后再在全县推广。
怡莲阳光蚕桑合作社负责人刘拥军:这次平板丝的试点成功以后,我们会在合作社内部的222个会员户中全面推广,使大家都能够享受这项新技术,都能通过使用这项新技术提高种桑养蚕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