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云南陆良茧丝绸产业实现破茧重生:原料基地越做越大 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云南陆良茧丝绸产业实现破茧重生:原料基地越做越大 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来源:曲靖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5-31 | 阅读次数:424次
5月初的一场透雨,犹如老天下起了钞票。望着绿茵茵的桑树,正在田里给桑树施肥的陆良县三岔河镇天宝村委会养蚕大户太红正高兴地对我们说:“好雨知时节,看来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景,我家4亩桑叶养蚕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
陆良县茧丝绸产业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辉煌于八九十年代,是云南省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质量最优、面积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2006年,由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作为陆良茧丝绸产业一条龙的龙头企业——云南千佛茧丝绸集团在窘境中宣告破产。面对惨痛失败和深刻教训,陆良县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破茧重生出路。
一方面,针对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行情逐年看好的实际,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机遇,在巩固现有桑园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推广力度,千方百计引导农民栽桑养蚕,近三年来以年均1万亩的速度递增,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截至2013年春,该县拥有桑园面积15万亩,年产鲜茧9000多吨,实现农业综合产值4.25亿元,直接带动中枢、马街、三岔河、板桥、芳华等5个乡镇15万人从事栽桑养蚕,蚕桑业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高原特色农业之一。
另一方面,以拥有1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年产近万吨鲜茧为“引窝蛋”,采用“借船出海”的战术,吸引沿海发达地区具有资金实力、先进工艺、管理水平的民营大企业入驻陆良,着力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换,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2009年,由浙商投资2.8亿元、年产1万绪自动缫丝项目、年产值1.9亿元的云南新千佛茧丝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年产150万套服装项目、年产值5亿元的云南布斯伦制衣有限公司落户陆良。随后,云南梅玲丝纺有限公司、云南东来丝绸有限公司、陆良广通叶绿素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相中这片投资热土,有的正在紧张施工,有的即将投入生产。至此,陆良县围绕茧丝绸相关产业的上下游规模企业达到10家,形成了“栽桑养蚕—蚕种制售—桑条造纸—蚕沙提取叶绿素—桑叶制茶—丝绵被加工—蚕茧缫丝—蚕丝织绸—家纺生产—服装制作”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据悉,待正在开工建设的5家企业全部竣工投产后,陆良茧丝绸工农业年总产值将达到20亿元以上。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