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江苏省东台市对今年春茧生产交售管理提出要求
 

江苏省东台市对今年春茧生产交售管理提出要求

来源:中国纺织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5-22   |  阅读次数:547次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今年春茧共发种17.1万张。靠好的质量占领市场是该市多年成功经验,只有蚕茧质量好,才能卖到好价钱。今年春蚕后期气温可能较高、气候可能变化较大,为尽可能夺取今年春茧优质、高产、高效、丰收,提出如下要求:

一、全面摘芯,提高叶质。今春受晚霜影响桑树发芽推迟,但近期雨水多、桑叶生长快、叶子含水率高。桑树如不摘芯,桑叶将不够成熟,极易诱发蚕儿脓病,同时也会影响蚕茧质量。因此要求广大蚕农5月21日到25日期间全力以赴做好桑树摘芯工作,要株株摘芯、梢梢摘清,努力提高叶质。

二、精心饲养,提高质量。一要千方百计防止大蚕期高温闷热。要采取搭凉棚、屋面和大棚盖草、加盖遮阳网,蚕室开门开窗、大棚增加通风口,加强通风换气、排湿降温,严防春蚕高温逼熟、防脓病暴发。二要稀放畅养、良桑饱食、防毒防病。今年春蚕后期温度可能偏高,大蚕生长期较常年缩短,蚕儿不能密饲,加之部分蚕农退种过多,很可能部分蚕农余叶较多,要尽量让蚕儿吃饱吃足,要避免五龄盛食期克扣桑叶,造成蚕体过小影响产茧量和质量。三要加强上蔟管理。一定要做到室外预挂、室内营茧,加强蔟室通风换气。熟蚕不能阳光下直晒、茧子外壳形成后不能放在阳光下曝晒,同时熟蚕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不能放在室外时间过长,当90%熟蚕入孔排尿定位后,及时移蔟到室内,要及早移入室内,防止农药和焚烧桔杆等有害气体污染,要避免造成不结茧、死笼和损坏茧质的事故发生。

三、加强防病,确保无病高产。

1、五龄盛食期前,每天早晚错开使用一次大防和新鲜石灰粉。2、适时添食抗生素,努力提高蚕体免疫力,四、五龄开叶后用抗生素添食1次(下雨天除外)。拌药后的桑叶要凉干后再喂蚕,不能一拌就喂,尽量减少蚕座湿度。3、在三、四眠前后要及时提青分批,淘汰迟眠蚕、弱小蚕病蚕,淘汰的蚕不能乱丢,应放入石灰缸并盖好。4、加强蝇蛆病防治,要配好纱门纱窗,及时使用灭蚕蝇,用灭蚕蝇500倍添食(1毫升加水1斤),四龄中用一次,五龄第2、4、6天各用一次。上蔟前结合添食蜕皮激素、诺氟沙星一起添食(4斤水加1支蜕皮激素加4毫升灭蚕蝇加4粒诺氟沙星胶囊),见熟5%时添食。体喷效果不好,副作用大。

四、严格防毒,努力避免毒害损失。

1、接触和使用过农药的蚕农近期不采叶养蚕,防止发生蚕儿农药中毒。2、靠近其它农作物的桑园,在采叶前要先试喂三顿,无毒后才能大面积采叶养蚕。3、主动与周围邻居搞好协调,力保蚕儿安全。发现蚕室周围治虫时,蚕室关闭门窗,防止空气中含毒,使蚕中毒;在桑园周围治虫,一要注意风向,二要不使用弥雾机,三要不使用蚕区禁用农药。还要防止治虫药液随风气流污染桑叶。4、发现蚕儿农药中毒,要立即撒新鲜石灰粉,使蚕停止食桑,然后除沙,通风换气。查明毒源,如桑叶有毒,改喂新鲜无毒叶。5、避免蚕区销售、使用违规农药。请广大群众在蚕区蚕期内不得销售、使用以下对家蚕安全有影响的农药:沙蚕毒素类[杀螟丹、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磺、杀虫环单剂及复配剂农药等];甲脒类[杀虫脒、双甲脒单剂及复配剂农药];吡啶类[啶虫脒单剂及复配剂农药];生物农药类[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及病毒多角体单剂及复配剂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类似物、苯甲酰基脲类(灭幼脲、氟铃脲、氟虫脲、氟啶脲等)单剂及复配剂农药];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阿维菌素、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灭虱净农药或兽药];说明书上注明蚕区“禁用”或“慎用”等字样的农药。(6)要落实联防、自防等各种有效防毒保安措施,发现工厂严重污染环境要及时报告,农田用药要严格执行市级农技部门配方要求,同时因秸秆上带有大量残留农药,因此要坚决制止焚烧桔杆,防止蚕儿中毒。

五、做到适时开秤,按质论价。

今年春茧价格较高,民星公司确保春茧价格在同等质量前提下蚕农得到的实际茧价明显高于周边县市正规收购企业平均水平。蚕茧收购高峰后尽快发放茧款,努力改进茧款发放方式,尽量方便蚕农。茧站对化蛹成熟的蚕茧将及时收购,并组织好约期交售,有奖交售。蚕茧站开足窗口、配足人员和收购设备,提高收茧速度。实行优茧优价、劣茧低价,拉大优茧与劣茧的价格差距。将努力杜绝人情茧、关系茧,请广大蚕农不要跨区域交售蚕茧,不要轻信茧贩谣言,不要将蚕茧交售给茧贩。蚕茧收购实行电脑开票,敬请蚕农交售蚕茧时带写有合作社社员证号、报户主姓名和户主身份证号码的“信息纸条”。

六、加大蚕茧市场管理力度,巩固茧丝绸产业化经营成果。

茧丝绸是我国的特色传统产业,国家对蚕茧收购将继续强化管理。明确未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收购、经营、贩运蚕茧。各级各方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无证收烘和非法收购、贩运蚕茧行为严厉打击,欢迎广大蚕农积极举报(举报电话:(0515-85272106)。请广大蚕农积极支持我市茧丝绸产业化运作,只有龙头企业和各丝厂稳定健康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广大蚕农长远根本利益。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