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丝绸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我们为曾经丝绸产业辉煌的历史自豪。改革开放以来,丝绸人们为实现丝绸梦探索不息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春蚕到死丝方尽,梦想成真心始甘,丝绸之路集团凌兰芳董事长一直在丝绸产业发展变革历史的潮头。新时期,我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2013年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期间,笔者有幸面对面聆听凌兰芳对实现丝绸梦想的真知灼见,让我们来一同分享:
新世纪以来,我国茧丝绸产业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企业民营化、经营市场化。计划经济时代是出口支柱,指令、计划性很强。计划经济年代为国家建设贡献大量外汇,成为我国纺织业出口创汇最大的产业,从而走向世界第一丝绸大国。但也出现了一些体制机制僵化,创新不够,因此,改革开放行业经历改革阵痛,效率低下创新不足。在90年代改革大潮中,丝绸步入市场化、民营化。新世纪完成了这两方面的改革。
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中,整个行业在痛苦中走向成熟。突出的表现是“东桑西移”取得重大成果;行业与企业分工分工差异化开始显现;资源获得优化配置;龙头企业开始做大做强;产品开始出现按档次出现价格分化;跨区域跨行业重组已经开始;企业品牌效益开始显现。特别是最近五年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这两个外贸低谷,企业加快转型、兴起自主创新,出现了狠抓内功,改善管理,品牌引导,注重质量,拓展经营领域,开发产品,展现了科技的成果。
接下来,我们国家茧丝绸行业会朝着自主创新、产业整合的方向发展。会有七个方面的变化:
一、产业化养蚕。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桑蚕丝绸业连接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原料特别重要,目前原料生产方式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存在着散、乱、弱等情况,成为行业发展瓶颈。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家庭农场,产业化、专业化养蚕,不同品种,不同档次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做到高效、优质、集约、绿色环保这样一个先进的生产模式,把传统养蚕业变成专业的制造业。
二、智能化缫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有效的提升。可是,缫丝装备落后,旧工艺、旧设备难以提升效率。必须导入信息化模块,完成智能化改造,成倍提高功效,提高产品质量、精度。此项改造势在必行!
三、制丝无梭化。目前,全国50%以上已经完成无梭化改造。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实现真丝制造全面无梭化。反过来会倒逼生丝原料、蚕茧原料的质量提高,品味提高。
四、后整理精美化。我们国家在纺织后整理,包括印染等深加工,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丝绸业也不例外。丝绸要提升附加值,后整理精美化是必由之路。否则,我们永远跨不进国际顶尖品牌行列。
五、市场内需化。丝绸的出路有两条:一条是走进百姓家里,一条是走进纽约巴黎。但最主要是要把第一条路走通,没有广大的内需,丝绸就没有生命力。扩大内需主要是产品创新,做到物美价廉,老百姓喜欢使用,买得起。扩大内需的要点是,规范市场。蚕丝被本来是内需拓展的好领域,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就是因为市场诚信度不够,李鬼打死李逵,所以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培育一个好的内需市场,必须要靠产业诚信。
六、产业重组化。国家要扶弱济强,创新靠龙头企业带动。要鼓励龙头品牌企业以市场为纽带,品牌为纽带,跨地区跨产业链进行产业重组。形成十几家大型企业进行竞争。
七、品牌国际化。国际十大品牌都有丝绸,中国丝绸没有国际品牌。所以我们还不是丝绸强国,缺的就是品牌。品牌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丝绸传人有责任、有使命来创建我们的国际化。
以上是我们国家丝绸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我们的主要方向。也是全体丝绸人的丝绸梦,要实现这个梦,主要的路径是: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组织变革。包括劳动者在内的全体丝绸人的素质提升。春蚕到死丝方尽,梦想成真心始甘。我们要像春蚕一样,为民族丝绸伴随民族复兴而努力贡献我们的力量。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