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那坡:种桑养蚕“出国” 单月鲜茧产值破400万
 

那坡:种桑养蚕“出国” 单月鲜茧产值破400万

来源:百色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5-08   |  阅读次数:631次

    今年以来,广西百色那坡县继续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使桑蚕产业成为全县农业优势特色支柱产业以及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促进蚕农增收。据统计,自4月中旬首批春蚕鲜茧上市以来,截至4月底,全县累计入库鲜蚕茧达20万斤,产值达400万元,同比增长67%,日均入库13000多斤。

    该县继续实施“科技兴桑蚕”战略,充分调动全县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推动全县桑蚕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2013年,全县新增桑园面积0.5万亩,年内大蚕饲养2万张,年产鲜茧60万公斤,实现产值2500万元。目前,该县桑园累计面积已达4.21万亩,覆盖全县116个村近万户农户。同时,还不断推进桑蚕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南部重点乡镇建立连片种植100亩桑园示范点6个,建立病虫害生态防治示范点3个,加强对小蚕共育室建设,不断改善蚕农养蚕环境,计划新建设独立大蚕房10000平方米,蚕沙池建设4000立方米。并加强对桑枝食用菌生产的力度,重点抓好百合、百南、平孟、百都四个点生产规模,建立了桑枝栽培食用菌生产示范点,年内生产食用菌10万棒,实现产值100万元。从而推动全县产业链开发的壮大。

    为了抓好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桑、蚕品种及种养过程中,该县坚持推进良种良法。全县桑园推优率达100%,主要以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优特2和农桑14嫁接苗为主,使全县桑园面积建设达到良种全覆盖。饲养大蚕的品种以桂蚕2号、两广2号为主,全年饲养实现100%良种。而在桑园管理和大蚕饲养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连片桑园管理实现统一冬夏伐、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开展施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用于桑园管理的切割机突破500台,全县小蚕共育率达99%,省力化蚕台推广率达92%,方格簇营茧推广率达100%,全县蚕农接受良种良法意识不断加强。

    为了把桑蚕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该县还推行“基地+农户+企业”生产模式。引进了广西那坡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共有9组生产线,成为全市最大的缫丝企业。为在茧丝绸市场上树立了品牌,有效带动那坡桑蚕产业的发展,企业一方面出台“保基地、保蚕农”政策,即建立蚕茧最低收购保护价每公斤36元,大大稳定了蚕农因担心市场风险变化导致蚕茧市场变化的担忧,稳定了原料来源。在蚕茧收购上,为树立农民好茧卖好价的思想,在收购上实行化蛹茧收购,避免出现毛脚茧,从而稳定了原料品种,为生产高品质的生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该县5A级白厂丝占生产总量达95%以上,有部分生丝达6A级,那坡的高等级白厂丝独树一帜,成为广西优质白厂丝的代表。

    该县还注重国际农业合作。该县与越南高平省、河江省四县接壤,边民往来密切,土地、气候资源相近,开展国际农业合作有利于维护过境的稳定。该县分别与越南高平省的河广县、通农县、保乐县开展了桑蚕生产合作。目前,在越南境内已经发展桑园面积781亩,有111农户参与种桑养蚕,其中保乐县发展桑园面积150亩,参与农户13户;通农县发展桑园面积168亩,参与农户20户,河广县发展桑园面积463亩,参与农户78户。越南蚕农已累计向该县出售蚕茧5822.6斤,收购总额达13.6万元人民币。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