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宜州:合作社养蚕养出高效益
 

宜州:合作社养蚕养出高效益

来源:河池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4-17   |  阅读次数:448次

 3月底宜州市北牙瑶族乡空山岩村桑蚕合作社成立,农民养蚕模式实现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蜕变。说到桑蚕合作社,不得不提到另一家桑蚕合作社——石别镇永定村纳单屯桑蚕合作社。去年在石别镇永定村纳单屯召开的全国现代蚕业创意创新创造跨越发展现场会上,与会人员领略到了合作社养蚕的“独特魅力”。

“合作社集约化养蚕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亩桑产值可达6000元,比单家独户养蚕多了一倍。”永定村纳单屯集约化养蚕专业合作社社长石忠胜说。

据了解,石别镇永定村纳单屯是宜州市13个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之一,全屯23户,土地面积181亩,桑园面积161亩。户均种桑养蚕年收入达4.2万元,是远近闻名的种桑养蚕专业屯。

养蚕养出高效益,得益于集约化养蚕合作社的创建。2012年,该屯探索建造大蚕房集中养蚕,农户以桑园入股参加合作社。合作社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生产技术规程、劳动分工管理规定和社员利益分配方案等管理机制。集约化养蚕合作社的创建,解决了单家独户饲养中技术管理不到位,技术参差不一、消毒不彻底、蚕房简陋不便于利用新设备的不足,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蚕茧的质量和产量。

“大蚕地面育轨道式给桑装置,与传统喂蚕方式相比可提高工效3倍以上,可扩大饲养面积15%以上;方格蔟自动上蔟装置,效率是人工上蔟的4倍;木制方格蔟采茧器,效率是手工取茧的7倍以上……”谈到桑蚕合作社使用的省力化养蚕设施,纳单屯农民蓝素芬如数家珍。

永定村农民在长期养蚕实践中,自主创新设计了大蚕地面育轨道式给桑装置、方格蔟自动上蔟装置、木制方格蔟采茧器等设备,并在合作化养蚕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他们还运用叠框式高效省力化小蚕共育技术、蚕室超声波雾状补湿器、增水帘式空调风扇等先进养蚕设备。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养蚕劳动效率,增加了养蚕收入,并辐射带动其他乡镇掀起合作社养蚕、新技术养蚕风气。

据统计,2012年,宜州桑园面积达31.3万亩,鲜茧产量5.29万吨,农民养蚕收入达到18.28亿元。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