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暖干趋势叠加四年旱情 西南之渴何时解?
 

暖干趋势叠加四年旱情 西南之渴何时解?

来源:四川丝绸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4-09   |  阅读次数:805次

    旱情直击

    水库水塘干涸见底,大面积农田了无生气,越来越多的村民喝水难——吕厚荃今年2月底走访云南易门县、禄丰县、楚雄市、南华县、祥云县等地时发现,这些地方正受到缺水的严重困扰。天降大雨,成为当地老百姓最为期盼的事情。

    2月底本该是云南小春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节,然而在吕厚荃走访的大理州祥云县的乡村里却看不到连片的作物,片片梯田上只有枯萎的豌豆、绝收的大麦,甚至直接撂荒的土地。“因为用水受到限制,很多农户不仅收不到春粮,而且还不得不放弃种植夏粮。”

    不仅是粮食,山区人的饮水也日益艰难。本应在旱季支持村民用水的水库不少降到了最低水位,有的甚至直接干涸见底,吕厚荃在祥云县就看到了不少这样的库塘,其中大棚南海小二型水库干涸情况触目惊心——水库底部可以直接行走,干裂的地缝能伸进两个手指,尺子测量的深度有8厘米。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老百姓自家备用的水窖也都干了,盘旋狭窄的山路还加重了送水取水的难度,“我们进村子,车很难开进去,有些村民住在山里,即便有车送水,取水的距离也很远。”吕厚荃说,不少村民感觉今年干旱的日子比2010大旱时还要艰难。

    干旱的影响正从农业向农户生活蔓延,并逐渐从山区向外扩展,甚至引发了对生态环境的担忧。由于持续雨少温高,植被含水量低,大风天气频繁,云南玉溪、丽江、大理、迪庆等州市相继发生多起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统计,春节期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9起,其中云南就发生了22起,占56%。

    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3月18日9时统计,2012年10月份以来发生的干旱灾害已造成保山、昭通、临沧、曲靖、玉溪等15市(自治州)810.4万人受灾,215.5万人饮水困难,饮水困难大牲畜111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80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5.2亿元。

    遭受干涸之苦的岂止云南,去年11月以来,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而这样的干涸也不只出现今年,2009年开始至今,西南地区四年连旱成为事实。

    干旱时间长,干旱范围大,干旱程度重。”陈振林总结了目前西南地区干旱的特点,他表示近4年来西南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今年部分地区已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是什么造成了西南地区连年干旱,处处喊渴?

    气候“元凶”暖干化

    关于西南地区干旱的成因,陈振林和吕厚荃给出了一个普遍的观点:西南地区干湿季分明,冬半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而5至10月的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偏少,蓄水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

    事实是,在过去四年里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其中,云南去冬今春的降水更是异常偏少。吕厚荃介绍,去年10月以来,云南全省平均降水79.4毫米,偏少53.4%,调查组所到的中西部各县市有的甚至偏少到90%,几乎终日不见雨水,堪比2010年云南百年一遇大旱。

    雨少的同时,西南地区气温还连续四年持续偏高。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到,西南地区2009至2012年平均气温总体偏高0.3℃,有的月份偏高3℃以上。

    陈振林表示,长期的温高雨少使得当地“湿季不湿,干季更干”,土壤底墒随之持续降低,河流水库的水量也在减少,雨季蓄积不到足够水量,旱季用水自然陷入困境。

    基于西南地区持续温高雨少的数据分析,国家气候中心发现,2009年以来西南地区正呈现出暖干化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暖干化?

    陈振林指出,雨季冷暖空气交汇往往能给西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但这几年的冷空气偏东,很少影响到西南地区,加上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又比较弱,水汽输送差,冷暖空气无法在此交汇形成很好的降水条件。

    往年雨季,西南地区高原对流还十分旺盛,多雷雨冰雹,有些年份当地甚至面临严重的防雹任务。“但是近年来由于印度洋偏暖,导致大气下沉气流盘踞在西南地区上空,使得对流也不容易发生了。”陈振林说。

    干旱易“结”不易“解”

    四年连旱,并非偶发。据历史资料记载,云南可谓“9年一大旱、5年一小旱”,进入21世纪旱灾发生愈加频繁:2001年遭接近于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2005年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2006年现20年来最严重旱情。。。。。

    干旱无声,带来的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灾难。人们对旱情初发时的情况认识不足,后期随着干旱加重,不可逆转的灾害已经造成。“尤其是靠天吃饭的老百姓,面对满地绝收的庄稼时,才意识到今年旱到无法种植这些作物。”吕厚荃说,这次四年连旱灾情叠加,警示作用更加明显。

    眼下,干旱并没有停止发展。未来,旱情的缓解也尚需时日。“目前西南旱区没有明显的降水,且降水持续偏少,展望到整个3月份也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判断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要持续发展。”陈振林说。

    其中,在旱情突出的云南,国家气候中心做出预测,今年春季(3至5月)云南持续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趋势,3月降水将偏少2至5成,气温偏高1至2℃。

    持续温高少雨将使旱情继续发展,加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目前云南正值夏收作物需水高峰期,未来云南旱区基本没有降水,旱情将持续,尤其山区、坡地及无灌溉条件的坝区,小春生产将受到不利影响。”吕厚荃表示,一般来说,如果5月下旬当地雨季正常开始的话,旱情才有机会逐渐缓解。

    据云南省气候中心预测,旱情较为严重的滇中及以西地区的雨季,或将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相继开始,为正常至偏晚。在此之前,云南抗旱之役仍十分艰辛。

    缺水环境中的“自救”

    在连年干旱的炙烤下,旱区也展开了诸多“自救”和应对措施。除了政府部门推进的送水车、“引洱海入宾”工程等,公益组织捐赠的“母亲水窖”,民众也在点滴生活中积累节约用水的经验。

    吕厚荃告诉记者,在昆明,出租车广告牌关于节约用水的标语随处可见;在走访的乡村,一水多用几乎成为共识;而今年3月1日起昆明还实施了“减量保时段”供水措施,楚雄更是提前一个多月启动限水方案。

    “连年干旱除了教会我们眼下节约用水合理之外,更应该引起大家对长期干旱规律的关注和研究,根据当地天气气候特色调整种植结构,水源条件偏差的地区扩大水改旱面积等等,都是长远抗旱需要做的。”吕厚荃说,气象部门也会加强预测预警,做好抗旱气象服务,帮助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户做好种植计划,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降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