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合肥市实施民生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仅今年一年,合肥市就将计划培训“新型农民”25500人。
养蚕要注意些什么?蚕得了疾病该怎么办?如何进行蚕具消毒?4月7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肥西县山南镇金牛社区时,正赶上金牛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新一期的蚕桑养殖培训班开课,肥西县农业部门请来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给村民们讲解养蚕的相关技术,只见屋子里坐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大家都听的聚精会神。
“以前养蚕都是摸索着来,一旦遇上蚕病就麻烦了。”该镇光明村的养蚕户郭本林说,去年他参加了金牛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的培训班,在这里除了学会了蚕病防治外,还学到了桑叶治虫、蚕具消毒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另外,养蚕过程中如遇困难可直接请专家到家现场指导,现在每克种子可增产20斤左右,而且产量很稳定,一年可增收数千元。
肥西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养蚕是一项技术活,肥西县山南镇一直都有养蚕的“传统”,但因为以前养殖技术不到位,产量小,养蚕的农民也不是很多。随着合肥市对民生工程投入的加大,该镇成立合作社,并邀请技术专家来村给农民“授课”。有了技术作保障,包括郭本林在内的该镇农民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从而使蚕茧的产量上去了,有些养蚕大户一年养蚕的收入甚至可达到5万元左右。目前,养蚕成为了该镇多数社区农民创收的主要途径。
今后,在合肥市像郭本林这样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还会有很多。2013年,合肥市还将继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的民生工程实施力度,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仅2013年,合肥市就将计划培训“新型农民”255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2190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22683人,农民创业培训627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