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蚕科院是我市蚕种生产主力单位,面对严重春旱、原蚕基地下滑、生产成本倒挂、临时工聘请困难等不利因素,积极谋划,从容应对。一是深入农户广泛动员,尽力多养原种;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和原蚕户的技术水平;三是打药施肥,全力抗旱,减轻春旱影响;四是设备设施及物资足量到位,保障生产需要。现已准备漂白粉50余吨,杠炭60吨,新增切桑机10台。计划生产原种7000张,一代杂交种10万张。万州区甘宁蚕种场在搞好蚕种生产的同时,加强果桑品种保护及菌核病、椹瘿蚊防治研究,并初步形成了桑——果——游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调研组对该场近年的生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该场爱业敬岗,继续搞好蚕种生产,拓展果桑资源、优良品种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形成特色效益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生产。调研组会同涪陵区蚕桑办对涪陵区海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原蚕基地、生产环境、物资准备等进行检查,与蚕桑办、公司负责人、生产技术骨干座谈。涪陵区是我市蚕桑生产主产区之一,桑—菜间作提高了蚕农亩桑收入,稳定了蚕桑基地,全区去年发种8.4万张,蚕农养蚕收入8000 万元。
区蚕桑办高度重视蚕种生产,一方面加强蚕种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强化质量监管,规范经营秩序,完善蚕种质量考核内容。一方面对蚕种给予补贴,如发放蚕种除市里补贴5元/张外,区补贴12元/张、共育4元/张。同时建议:市里应加大蚕种生产管理和资金投入力度,将原蚕基地建设、蚕种生产纳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给予政策扶持,稳定蚕种生产。对全市6家生产单位,在自愿、互利、共嬴的基础上加以整合,以此增加单位制种数量、充分利用设备设施、减少劳力成本、提高蚕种质量。针对问题和建议,调研组表示将意见向主管部门汇报,研究措施保护蚕种生产。同时要求各蚕种生产单位要迎难而为,搞好今年蚕种生产,全力完成生产目标任务,满足蚕农用种需要。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