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2012年重庆蚕桑生产情况
 

2012年重庆蚕桑生产情况

来源: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3-01-28   |  阅读次数:232次

2012年重庆全市桑树总资源94万亩,投产桑78.8万亩;发种49.5万张,产茧1.67万吨,蚕农实现蚕桑收入突破9亿大关,达到9.27亿元,同比增长25.3%;18.7万养蚕农户户均收入4957元,同比增长38.7%。概括其成绩亮点:“一稳二快三增四突破”。 

    一稳:蚕种生产和发放数量稳定。蚕种生产单位全年生产原种1.96万张,普种29.4万张,检验、检疫蚕种51.9万张,保证了全市蚕农用种需要和安全。全市全年发放蚕种49.5万张,与去年基本持平。蚕桑生产发展相对稳定。

    二快:新蚕品种、实用技术推广加快。有色茧品种、高抗病品种、细纤度品种;转基因有色茧品种和转基因抗性品种的研试及“两广二号”的推广速度加快,新品种在黔江、合川、铜梁等蚕区试养,表现出好养、单产高、茧质好、效益高。全市小蚕共育面、省力化蚕台育推广面较去年分别提高2.6和7.9个百分点,重点蚕区纸板方格蔟达到100%。

    三增:蚕茧质量、综合均价、蚕农收入增加。随着养蚕科技水平的提高,全市蚕茧质量大幅提高。黔江、云阳等蚕区蚕茧解舒率、上茧率达到65%和95%。涪陵夏季蚕茧解舒提高10%以上。全市鲜茧综合均价由去年的26.45元/公斤增加到28.6元/公斤,提高2.15元/公斤;蚕农总收入由去年7.4亿元增至9.27亿元,增长25.3%。

    四突破:项目实施、产业结构、蚕桑多元化、生态建设有新突破。总站主持在基地区县实施的《重庆市桑树治理石漠化试验研究与示范》、《优质高效生态蚕业生产模式研究与基地示范》等5个项目(课题)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形成技术规范(标准)6项,发表论文5篇,3项获奖。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两翼”蚕区发种量占比达61.2%,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黔江等10个重点区县发种量占比达74%,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桑—菜、桑枝菌、桑椹酒、桑叶茶(面、饲料)、蚕沙枕、蚕蛹食品等蚕桑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步伐加快。桑树石漠化治理、库区生态建设试验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取得的成效和亮点,是近年来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多元发展的积淀所产生的效应。

    政策效应:国家退耕还林、“东桑西移”和市政府“五大特色产业”、十一个特色效益产业”政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黔江、涪陵、奉节等蚕区将蚕桑列入农业特色效益的骨干产业。

    项目效应:近年,国家商务部、茧丝办以及市级各部门下达科技项目(课题)、资金投入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十百千万”和“综合利用”建设助推生产健康发展和效益增加。

    科技效应:科技促进年活动、科技下乡、技术干部进村入户以及通过扶贫、阳光培训开展的栽桑养蚕及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对提高蚕农科技水平以及小蚕共育、省力化育、优良簇具的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起到积极效果。

    结构效应:“一圈两翼”概念以及优化一圈、发展两翼蚕业带的实施,开创了重庆蚕业发展的新格局。抓重点、突亮点、增效益已经成为蚕业同仁的共识。

    综合效应:蚕桑多元化发展的提出,拓展了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化的空间,市外经贸委通过项目支持、引导,全市各区县因地制宜,在蚕、桑资源利用上下功夫,多元化发展成效明显。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