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广西宜州推动农业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
 

广西宜州推动农业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2-12-31   |  阅读次数:346次

滑轮喂蚕车、自动上蔟架、自动摘茧器……这些新玩意在其他地方恐难觅踪影,在宜州却很常见。最近,在宜州举行的全国蚕业创意创新创造跨越发展现场会上,来自全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确认,在宜州桑蚕产业链上有51项重要发明与创新。这些发明与创新大大提高了桑蚕茧生产效益,推动桑蚕循环经济产业形成,桑蚕资源实现“零废弃”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宜州市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机制,大力推行科技与优势资源结合,让“第一生产力”发挥“主动力”作用,推动农业向创新驱动转型,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3.4%。

  桑蚕、蔗糖是宜州的优势资源。宜州紧紧围绕桑蚕、蔗糖研发、引进和利用新技术新发明,同时加强引进专长人才和新技术,借智发展。石别镇农民黄文毅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发明滑轮喂蚕车,每饲养1个标准张蚕可节省一个工作日,节约劳动力成本80元以上,还减少人蚕接触,降低蚕病发生率,提高产量。全市推广此车后,年节约成本1600多万元。宜州积极与科研院所“攀亲”,走产学研用相结合路子。如,依托引进的苏州大学专家发明的“双向匀风式恒气催春技术”专利建立广西首家自动化蚕种催春基地,年催春蚕种8万多张,蚕种一日孵化率达95%以上,养蚕产量比原来提高15%。

  依靠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宜州发展壮大了桑蚕茧丝和蔗糖两大循环经济支柱产业。桑蚕方面,新技术的运用使原来到处堆集的桑枝变成了种植食用菌的基料,污染环境、传染病毒的蚕沙变成了有机肥,蚕蛹加工成了食品……形成了桑蚕-茧丝绸加工、桑秆杆-食用菌-桑园菇糠肥料、蚕沙-蚕沙有机肥加工-农用有机肥等7条产业链;蔗糖产业方面形成了蔗种植-机制糖、蔗渣-红浆、滤泥-种蔗专用复合肥等5条产业链。产业链拉长壮大了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农民养蚕收入从2005年的5.6亿元增到今年的20亿元,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

  宜州十分注重新上马、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在项目实施中也千方百计吸收、运用科技成果。桑秆食用菌率先形成规模种植,目前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桑秆食用菌产业基地,这是广西科学院生物所与宜州市科技局共同研发的“桑枝秆栽培榆黄蘑等食用菌工艺研究”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范例。引进技术含量高的高密度养鱼项目,8个月养殖周期每平方米水域鱼产量高达150 公斤以上。甘蔗间种辣椒项目、甘蔗套种马铃薯项目的实施和推广让蔗田产出更高,让蔗农有新收入点。

  宜州不断完善科技研究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两个桑蚕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1个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0个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及合作社、16个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60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良种覆盖率达95%,实用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