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家论坛
最新成果
实用技术
典型经验
蚕业文化
数字期刊
企业之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南充:乘风送雨强产业 奏响霓裳羽衣曲
四川南充:乘风送雨强产业 奏响霓裳羽衣曲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2-07-11 | 阅读次数:511次
四川南充市是全国四大蚕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纺服装产业曾红极一时,随后跌入低谷。近年来,乘着国家“东桑西移”的东风,农发行南充市分行抓住契机,加大对丝纺服装实体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了南充丝纺服装产业迅速崛起。目前,丝纺服装已成为南充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招商引资建成了POLO(颇罗)、G2000以及U2三大国际服装品牌在西部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南充市已形成了蚕桑生产、蚕茧加工、缫丝织绸、科研教学于一体完整的产业链条。然而,南充市分行又是怎样支持丝纺服装产业从“塌陷”到“崛起”的?带着疑问,笔者翻开了这份漂亮的答卷。
问题一:怎样留住蚕农热情?答案:延长链条+支持收购=助农增收
家住嘉陵区新庙乡大碑山村村民陈林告诉笔者,今年,他家养了一张蚕,因茧价下跌,茧款比去年同期少收200多元,但他种植果桑所产桑果出售后还收获了1000多元,蚕桑总收入仍比去年增加800多元。
陈林所说的桑果多年前被蚕农弃如秋扇,如今,桑果已是蚕农增收的香饽饽,因为,农发行南充市分行重点支持的阆州醋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生产桑葚醋的主要原料就是桑果。
“我们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农发行的大力支持!”说到农发行,阆州醋业公司总经理文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该公司在农发行2500万元中长期贷款支持下,在新产品研发上狠下功夫,先后生产出具有降血脂和保肝护肝功能的桑葚醋,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便成为饮酒人士的新宠,不仅如此,公司还新建了包括桑葚醋在内的10万吨醋饮料生产线,产品供不应求,由此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桑果等系列产品研发的行列,巨大的桑果需求带动了全市蚕农发展果桑的热情。此外,由该公司和多个单位参与的四川省最大星火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蚕桑领域重大星火项目已在南充落户,此项目重点研究集成高附加值桑蚕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目前,项目已初步形成国内最大的桑葚汁原料、桑果生产供应基地,并建成全国第一条桑葚醋生产线。
桑叶用来养蚕,蚕茧、桑果用来卖钱,蚕粪用来给桑树施肥,桑枝用来制作菌床,菌床上面用来种菇,菌渣又用来种桑,如今,循环发展、立体开发等蚕桑综合开发模式在南充正由盆景变风景,将每亩桑树产值提高到万元左右,还节约40%的肥料,纯利润达20%,让数10万蚕农惊喜连连。
“发展蚕桑产业要跳出只盯住一棵桑树的迷思,要走‘多边桑’发展的路子,只有抚平蚕农价格之忧,才能调动蚕农养蚕的积极性。随着蚕桑综合开发的纵深推进,在不远的将来,蚕桑也将由过去的‘栽桑养蚕’过渡到‘栽桑养人’、‘栽桑养蚕’并举”,该行客户业务部负责人对蚕桑综合开发信心十足。
与此同时,该行还对全市7户丝纺服装龙头企业收购蚕茧投放流动资金贷款5.2亿元,切实做到了“钱等茧”,让蚕农交售蚕茧现款现货,进一步激发了蚕农养蚕热情。随着政府百万亩蚕桑基地、百万担蚕茧“双百”工程的全面实施,据统计,南充市仅今年春季就发蚕种23万张,预计收购鲜茧700多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可达2亿元。
问题二:怎样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答案:支持技改+牵手科技=竞争领先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产品质量和创新应在丝纺服装企业中恒久占位。我们要努力成为丝纺服装企业的‘服务器’,当好丝纺小微企业的‘供血库’,修好全方位服务的‘灌溉渠’,让企业创新‘炉火’越烧越旺,这样,企业才有生命力”。该行分管业务工作的副行长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嘴动不如行动,该行对全市丝纺服装企业申请技改贷款开辟绿色办贷通道,坚持项目调查优先,资料收集优先,规模安排优先,审查审批优先,同时,实行市、县联合调查,落实相关责任,规定时间办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贷款投放到位。
在该行有力的信贷支持下,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金泰纺织公司过去因资金缺乏,公司生产一直是老牛上了鼻绳—跑不起来,该行注入3000万元技改贷款后,公司一次性追加投资900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精梳高支无接头纱生产线,引进了国内一流的高速粗纱机,自动络筒机。依格尔公司从西班牙引进了国内目前最大的丝绸印花机,与苏州大学合作研制出了“记忆绢”,解决真丝产品易皱、缩水两大世界性难题,产品投放市场后好评如潮。嘉美印染、绮香纱丝业等在农发行资金支持下,试行技改、扩大生产规模,收效良好。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全市丝纺服装企业创新当家,缫丝设备全部完成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关键工艺部件全部安装了高清感知器和不锈钢集绪器。科技利器让企业实现了质量群体飞升。在6月22日开幕的第七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南充展馆的丝纺服装风景“璀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称赞:“南充的丝绸产品质量相当不错。”
问题三:怎样做大做强产业?答案:建好园区+抱团发展=产业夯实
招大引强,退城入园,既是南充政府和企业做大产业的共识,也成为农发行打造“建设新农村银行”形象的新坐标。3年来,该行共向南充市区及所辖县(市)的产业园区发放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10亿元,修建道路40多公里,铺设各类管网100多公里,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还先后投放农民集中住房建设贷款2.5亿元,就近在产业园区旁边修建了农民集中住房60万平方米,使10000余名拆迁农民变身为市民,为企业退城入园、招商引资以及吸纳工人创造了良好条件。
良枝引凤栖。几年来,南充市产业园区共引进绮香纱丝业投资2.5亿元建丝绸生产基地,美达集团投资2亿元建超细旦丝等100多个丝纺服装项目。
与此同时,该行还引导重点支持的金华、赛克斯纺织等丝纺服装龙头企业退城,迁入就近产业园区,并与招商引资的相关链条上的丝纺服装企业相互融入、融合、融汇,促使丝纺服装企业抱团取暖,向专业园区汇聚。其中,高坪区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堪称全国最大的缫丝基地, 2009年初,都京镇一举摘回“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的牌子。目前园区正雄心勃勃打造全国最大丝纺服装生产加工基地。
据南充市经信委统计,截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丝纺服装工业企业63户;前5个月,全市丝纺服装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6%;到2015年,全市丝纺服装产业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问题四:怎样打响“南充造”丝纺品牌?答案:旅游搭台+全球推销=产品扬名
寿昌号蚕丝制品公司前身是一家手工小作坊,自从有了农发行资金作后盾,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相关产品不但畅销海内外,还荣获“中华老字号”殊荣。2008年,公司产品顺利打入上海世博会。近期,该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起了阆中首家丝绸馆,此馆集产品展示、参观、购物、旅游体验为一体,让游客潇洒地当一回“丝哥丝妹”,由此也带动产品销量的迅速攀升。
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南充南部县拟计划投资2亿元,打造西南首个蚕桑博览园;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将阆中绸厂旧址打造成工业展示馆、丝绸文化博物馆等,并把该地建成集艺术培训、创意设计等丝绸、文化元素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社区;高坪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力争将园区建成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搭台、文化入戏让南充丝纺服装产业写满了“信心答卷”。与此同时,该行还利用信息通畅优势,积极为南充丝纺服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牵线搭桥销售,共商应对风险之策。目前,该行所支持的丝纺服装企业都采取了内、外兼修“两条腿”走路的营销模式,并成为丝纺服装企业成功应对产业风险的不二法则。对内,借助南充丝绸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东风,支持企业高调参加广交会、西博会;对外,帮助企业采取宽撒网的营销策略,产品既注重打入欧美市场,也注重开拓东南亚市场,有效分散了国外市场风险。目前,“南充造”丝纺服装产品已经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俄罗斯总理、乌干达总统所使用的家纺用品均出自“南充造”。
卓尚丝公司得到该行1000万元贷款后,加力加劲改善产品品质,“卓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随后,公司生产出了印花手绘长巾、方巾10万件,让“卓尚”产品扬名海内外。国家出口一类企业---嘉美印染公司在该行大力扶持下,今年前5个月外贸出口已达1398万美元,成为全市丝纺服装出口的领军企业。
“蚕桑产业一头担着蚕农增收,一头担着丝纺服装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我们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将有更多的责任担当。今后,我们将依凭南充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注重向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借枪’,向蚕桑综合开发深挖富矿,拓宽支持的切入点。我们相信,南充丝纺服装产业定能持久辉煌!”该行行长在当前丝纺服装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面前,依然信心满满,气定神闲。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