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蚕桑综合开发多个国家第一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3000万元,由市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牵头,四川丝绸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祥平为首席专家,省蚕桑研究所、省丝绸科学院、阆州醋业等单位参加,已列入四川省城乡统筹重大科技行动联合攻关项目,获得了国家“星火计划”支持,并已纳入国家“十二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项目针对目前蚕桑资源未充分开发利用、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种类少、市场局限性大且波动频繁、风险大、效益低、农民收入不稳定、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问题,研究集成高附加值桑蚕综合开发关键技术,利用蚕桑副产物、废弃物,开发桑叶茶、桑葚醋、桑葚酒、桑枝食用菌、桑皮纤维等新产品。
据了解,该项目由特色桑树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桑叶茶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桑枝食用菌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桑葚酒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功能型保健桑葚醋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桑皮纤维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共6个子专题组成。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桑葚汁原料、桑果生产供应基地,已有投资商正在建设全国第一条袋泡桑叶茶生产线,已有投资商计划建设目前全国最大的桑葚汁加工线,已有全国第一条桑葚醋生产线,已有全国少有的标准化桑葚酒生产线,已有投资商计划建设桑叶蛋白面加工厂,南充市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正在筹建全国第一个标准化的桑叶茶厂。西南大学已经筛选出桑叶茶专用品种、食用桑叶品种,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列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主要攻关项目,获得了国家的重点支持。
有望引发丝绸产业“革命”
据市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明利介绍,蚕桑综合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桑葚汁原料供不应求,桑叶茶出口最高可卖到120万元/吨,桑叶蛋白粉出口可卖到50万元/吨,干桑葚市场价达到20万元/吨以上。苏明利称,目前我市的桑葚汁供不应求,广东不少企业,乃至像中粮这样的央企都向南充要货,但供应量都跟不上。预测几年、十几年以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收入将超过农民养蚕收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总体效益将与丝绸产品效益平分秋色。
该项目完成后,将育成高产优良叶用桑树新品种1至2个、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1至2个、特色珍稀果用桑树新品种1至2个;建设南充市嘉陵区文峰镇优质蚕桑生产示范基地10000亩,阆中果叶兼用桑示范基地4000亩,示范推广特色桑树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14000亩;建成年产1000吨桑枝食用菌基地和年产1000吨桑葚醋、1000吨桑葚酒、100吨桑叶茶的示范生产线各1条,年产30吨桑皮纤维的中试生产线1条;开发蚕桑新产品6类以上,各类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新增税利2400万元,新增出口创汇300万美元;研究集成高附加值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关键技术6项以上,获国家专利授权5至8项。
该项目的实施,将可改变传统蚕桑丝绸生产模式,丰富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提升行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蚕桑也将由过去单一的“栽桑养蚕”逐步过渡到“栽桑养人”、“栽桑养蚕”并举的新格局,引发丝绸产业的“革命”。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