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我国茧丝绸打“民族”牌 盛世“霓裳”或可期
 

我国茧丝绸打“民族”牌 盛世“霓裳”或可期

来源:全球纺织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11-28   |  阅读次数:365次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已经有数千年的出口历史。近年来,在欧美金融危机影响下,丝绸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但产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丝绸内销增长强劲,消费量已经占到整个丝绸量的40%左右。

    据商务部统计,丝绸产品2010年的销售额增长了20%,特别是真丝家纺的销售有大幅提高。另据中国丝绸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桑蚕丝的产量是9.6万吨,同比增长3.6%,绸缎的产量7.7亿米,同比下降1.2%,实现工业总产值1959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59.5%,工业运行的质量稳步回升。

    此外,近来丝绸商品出口止跌回升,价增量减形势喜人。

    据海关统计,2010年真丝绸商品出口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丝类产品出口6.5亿美元,同比增长24.4%,真丝绸缎出口10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丝类和丝绸服装的出口数量分别下降了13.2%和11%,即出口金额的回升主要是因为出口价格大幅提高,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丝绸的出口数量已经连续下降。

    不过,目前国内仍存在蚕茧农业基础不牢固、丝绸工业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有待提升、丝绸品牌发展相对滞后、对国内丝绸市场和国际新兴出口市场的开拓不足、抵御国内外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市场运行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我国茧丝绸行业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竞争加剧、汇率风险等挑战。

    近年来蚕桑生产止跌回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茧丝绸价格保持稳定,极大化解了原料瓶颈。

    2010年全国桑园面积、发种量、蚕茧产量、蚕茧收入等指标全面增长。全国桑园面积目前统计大概是1210万亩,同比增长2.2%;桑蚕茧的发种量1580万张,同比增长9.8%;桑蚕茧的产量61.8万吨,同比增长10.7%;收购均价全年1544元/担,同比提高了43.6%;全年蚕农蚕茧的收入达到200亿元,同比增收75.2亿元。《纲要》的出台,将推动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和推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进而推动丝绸行业技术发展。

    据了解,目前农业环节的桑种、蚕种改良及研发,工业环节的印染后整理等等,一些基础性技术和一些共性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国家资金的投入,这样可以带动民间资本的介入。《纲要》提出打造10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将极大改善行业高成本低收益、产品低附加值的现状。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