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四川珙县蚕桑业:舞起龙头富万家
 

四川珙县蚕桑业:舞起龙头富万家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11-21   |  阅读次数:515次

   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以“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带动全县2万多养蚕农户增收致富,企业与农户实现了双赢。同时,茧丝加工业同步发展,不仅缫丝规模扩大,而且生丝质量不断提升,茧丝综合利用开发成效显著,促进了蚕丝产业可持续发展。

    地处川滇结合部的珙县,适宜大规模的栽桑养蚕。目前珙县已成为国家级蚕桑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蚕桑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蚕桑)、蚕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并纳入了农业部蚕桑科学技术体系试验基地,是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蚕丝产业战略转移承接地。

    龙头带动 规模发展

    珙县的自然条件适宜栽桑养蚕,养蚕历史悠久。多年来,珙县蚕茧年产量一直在2-3万担之间徘徊。丝绸工业只有一个年缫丝规模1600绪的丝厂,且几易其主,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2004年,珙县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对原国有蚕丝公司实行净资产招标、债权债务捆绑式拍卖,引进成都智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承担起珙县蚕业发展的重任。在智溢公司的带动下,珙县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促进蚕丝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已有桑园10万余亩,其中投产桑园6万多亩,年产茧9万多担;缫丝规模已扩大到2080绪,有飞宇牌2000型自动缫丝机6组,并新建了一个可年产蚕丝被5万床的丝棉厂,2008年以来每年完成出口创汇140万美元,实现了珙县出口创汇零的突破。

    综合效益 成效显著

    一是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夏秋蚕期间,珙县恰逢罕见的连续高温,给蚕桑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在龙头企业智溢公司带动下,以科技为支撑,蚕桑生产仍然取得较好成效。今年全县新建成片桑园1万亩,全年共发种129710盒,同比增发10850盒,增长9.1%。产茧94571担,同比减产231担,减产0.2%。在多年未遇的大旱之年,行情波动幅度最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发种增加、产量稳定的发展势头,是全省及全国减产幅度量小的基地县之一。蚕农售茧收入1.48亿元,全县平均单产达36.5公斤,除蚕茧单产和产茧量略有下降外,农民增收1399万元。另外,加上农户小蚕共育收入600万元,桑园套种收入4250万元,桑枝食用菌以及桑枝条、蚕沙收入4560万元,合计实现蚕桑总产值2.55亿元,同比增收4150万元,蚕农人均增收922元。

    二是后续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县丝绸工业,包括智溢公司控股公司在内,共生产白厂丝195吨、蚕丝被5.1万床,蚕沙枕5000对,干茧2037吨,实现茧丝工业总产值3.73亿元,合计行业综合产值突破6.28亿元,同比增加5800万元,增长10.1%。

    三是科技水平全面提升。珙县多年来全力推进蚕业科技“六化”进程,目前全县良桑化程度达90%,纸板方格簇推广使用面达98%,省力化养蚕面达98%,小蚕共育面达到100%,且基本三龄蚕化,实现种药配套面100%,桑、蚕病虫害统防统治面达85%。珙县的“僰人”牌优质茧和“智溢”牌丝制品系列产品,其良好的质量信誉深受用户青睐。其中“僰人”牌优质茧质量指标再创新高,上车率达95%,上茧率88%,适干率93%,担丝毛折280公斤左右,而且全县优质茧率达60%以上,为丝绸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按国标GB/T1797-2008检验的纤度20/22D生丝品位达到4A,畅销国内,并出口欧美、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智溢丝棉厂所产蚕丝被质量经省纤检局检测也保持在一级以上,深受用户青睐。

    采取举措 做强产业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目标责任落实。珙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和蚕业产业化建设指挥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百万元村”制度,并把蚕桑生产列入每年对各蚕桑重点乡镇和蚕桑办、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与各蚕桑乡镇党委、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督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各乡镇与智溢公司层层下达落实工作任务,做到目标、任务、人员、考核、奖惩全面落实;同时部门加强协作,积极整顿规范蚕用物资市场,依法维护蚕种、蚕茧经营秩序,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推进蚕桑科技“六化”进程。引进桑蚕新品种,改良桑树品种结构,建立小蚕专用桑园,改善养蚕基本条件;进一步开展工厂化养蚕,全县上规模的4个工厂化大棚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重点推进全县工厂化、专业化小蚕共育步伐,实现小蚕共育面100%;完善桑、蚕病虫绿色统防体系,增大防控能力,全县实施一年3次大规模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同时创新养蚕模式,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模式,全县养蚕批次达7次,有效利用了劳动力和养蚕设施设备,提高了农户养蚕收入。

    加强桑园综合利用开发,推进“桑—蚕—菇—肥”的循环蚕业经济发展模式,桑枝食用菌开发种植成功,使每亩桑产值高达8000元以上。今年全县计划种植桑枝食用菌32.5万袋,已完成35万袋。强化蚕沙沼气池修建和桑园套种、套养工作,智溢公司成立了桑园农产品经营服务部和沼气池建设服务部,套种以“黑五类”为主,即黑红苕、黑花生、黑豆、黑玉米和黑土豆,发展山地桑园鸡,并对桑园农产品实行订单收购,计划全年桑园开发2万亩。今年又创新开发蚕沙和菌渣生产有机肥,目前已试生产有机肥100吨,研发投产后可年产5万吨,年产值可达到1.2亿元。

    进一步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智溢公司下属“智溢蚕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对蚕丝业适用技术及茧丝新产品研发工作,中心已升级为市级科技研发中心。对外加强与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配合,促进新技术开发和技术集成。对内健全县、乡镇、村、共育室四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做到生产示范基地内关键技术入户率达100%。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产业投入所需。智溢公司多方筹措资金,抓住各级政府惠农政策机遇,以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的投入,每年产业投入达1500万元以上,坚持基地建到哪里,资金、项目就安排到哪里。引进优质良桑嫁接品种“农桑14号”,做到品种优良化。农户每新栽一亩桑园,公司每亩物资投入达500元,而农户仅投资30—120元。   公司进一步加大小蚕共育技术推广力度,除面上一般共育室外,重点加强那些面积达70平方米以上的工厂化、专业化小蚕共育室建设,全县现已建成75个共育室。公司完善共育室单产考核管理,与之签订“小蚕专业共育协议”和“共育设备资助服务协议”,对其实行单产考核奖励,实现全面共育并三龄蚕化,且统一为全县75个专业化小蚕共育室引进配备了小蚕共育室自动升温补湿设备,推行共育自动化控制技术,并同时为之配备切桑机、标准化蚕盒、蚕网、换气扇和脱水机等,全力改善共育室设施设备,加速共育室标准化、省力化和自动化建设进程。鼓励室外大棚建设,农户每新建一间60平方米标准化室外大棚,经验收合格后,补助资金1000元。为提高蚕茧质量,公司专门制定了以每公斤茧粒数为基本、加辅助条件的优质茧奖补标准,对农户用纸板方格簇上簇生产的蚕茧,根据其蚕茧质量,给予农户每公斤茧1-9元的奖补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好蚕、产好茧的积极性。坚持一年3次的大规模桑园病害统防,免费用药。给共育室免费提供消毒用药,实行种药配套,推广使用精制石灰粉,公司所生产石灰粉按成本价计算,同时对协会会员养蚕所需石灰粉按“买一送一”方式销售。

    四是强化利益联结,大力发展订单蚕业。智溢公司与富民蚕业合作社、蚕业协会通力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协会会员与龙头企业签定“订单蚕业合同”、“互利育苗栽桑合同”、“优质茧生产协议”等,智溢公司与合同户签订每公斤蚕茧收购不低于17元的保护价,坚定了蚕农发展信心,并且对会员给予资金和物资形式的优惠返利,今年返利总额达600多万元,真正实现“双赢”。

    五是推进“50.1”工程,挖掘内部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智溢公司继续着力产品深加工,提高生丝产量与品位,重点开拓蚕丝被生产与市场,巩固现有43个营销网点;同时强化开发保健性高级蚕丝枕、蚕沙枕等茧丝系列产品,实现加工增值。进一步完善、规范企业管理,做到责、权、利挂钩,员工工资与工作任务全面接轨,钟坤全总经理提出了实施“50.1”工程的发展与管理战略,智溢管理公司总经理曾华明、珙县公司经理张思华以身作则,带头落实“50.1”工程,每位员工均要负责包干联系50位养蚕大户和1个专业化共育室,其工资将根据大户建设和小蚕共育户成绩考核而定。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与养蚕农户间的关系,强化了技术推广,对稳定农村养蚕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智溢公司积极配合打造“宜宾市丘陵山区10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推进蚕桑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珙县计划用3—5年时间,以实施“桑蚕茧丝绸主产业循环发展、桑蚕茧附产物循环开发和蚕桑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三大循环开发为主题,转变蚕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形成以“一带六片四线三中心”为基本框架的“珙县丘陵山区5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到“十二五”末,全县将实现年产茧15-20万担规模,实现行业综合产值10亿元的目标。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