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云南沾益县大坡乡创新工作思路 助推蚕桑产业
 

云南沾益县大坡乡创新工作思路 助推蚕桑产业

来源:沾益县蚕桑站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10-12   |  阅读次数:640次

 大坡乡位于沾益县西部,总人口43357人,总占地面积497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191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拨1960米,年平均气温16-19℃,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73.5-1089.7毫米,素有“生态旅游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大坡乡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培育万寿菊、蚕桑等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乡桑园面积发展到5570亩,分布在17个自然村,有养蚕农户456户,2010年全乡养蚕1800张,产茧67.3吨,实现产值249.7万元,随着茧丝市场持续呈高扬态势,2011年全乡春茧收购平均单价50元/公斤,创历史新高,茧丝市场持续呈高扬态势,大大激发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蚕桑产业在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成为加快推进山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蚕桑业发展推进过程中,大坡乡蚕桑站充分发挥技术部门职能职责,始终把“依靠科技兴产业,强化服务促发展”作为推进大坡乡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牢、抓实,成功助推全乡桑蚕产业的发展与升级。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在发展上,对栽桑积极性高的农户一律免费提供桑苗,在推行先进省力化养蚕技术方面,采取补贴、免费发放等形式,使各项任务措施深入推进并深得民心,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生产出的蚕茧质量闻名遐迩,实现了方格簇推广普及率及上簇率均为100%,桑园病虫害统防率100%,蚕室采取统消制,由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入户指导率100%,小蚕共育率100%,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简易蚕台)推广100%。生产出的蚕茧经质检部门检测:上车茧率达95%以上,解舒率70.8%以上,出丝率36.12%,净度94.75分,指标均达到出口标准。

    创机制 展生机

    大坡乡从1979年就开始栽桑养蚕,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机制不活、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低、市场波动大等原因,全乡蚕桑产业发展经过“三起三落”的艰难历程,始终未能做大做强。群众因未得到实惠而影响了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蚕桑发展道路崎岖曲折。痛定思痛,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把蚕桑产业发展作为实施“特色产业强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产业进行扶持和发展。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乡政府分管领导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乡蚕桑站明确责任,强化服务质量和效果,与乡村蚕桑技术人员签订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考核到田间地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发展蚕桑产业,对新植桑、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高产样板示范进行补助。目前,县财政对新植桑园每亩补助从2009年的100元提高到150元,有效调动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建立绩效挂钩机制。沾益县大坡乡把蚕桑生产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进行量化考核,定期检查进度和通报任务落实情况,乡蚕桑站设立2个收烘茧站,聘请15名村干部担任蚕桑生产辅导员,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干得好的待遇报酬优厚,干不好的随时解聘走人;四是建立风险规避机制。乡蚕桑站作为收购主体,建立了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规避市场风险,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强科技 增效益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技术服务机制和服务方式。坚持走“科技强桑”的发展路子,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推动蚕桑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强化技术服务。乡蚕桑站根据蚕桑发展实际,每年组织乡村干部、及部分蚕农到蚕桑老区参观学习;在技术推广上,县蚕桑站会同乡蚕桑站制订培训计划,采取电化教育、播放光盘、集中授课、广播电视讲座、印发资料和入户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蚕桑适用技术培训,蚕桑技术培训覆盖面达100%,实现每户至少有1人熟练掌握栽桑养蚕基本技能的技术推广目标。在技术推广举措上,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实行1名技术员结对10户科技示范户,每户示范户联动15户蚕农,建立科技示范户50户,形成技术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项目区农户共同发展的科技兴蚕体系。二是规范技术措施。大力推广先进蚕桑生产技术,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做到“三配套”,强抓 “五改”,努力实现“八化” 。“三配套”,即生产和收购配套、技术和物资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五改”,即改一年养四季蚕为三季蚕、改传统养蚕为省力化养蚕、改发放蚕种为小蚕共育、改养蚕消毒不彻底为统防统治、改用纸板方格簇上簇;“八化”即“栽桑薄膜化、施肥配方化、防病统一化、养蚕良种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簇具优良化、管理规范化”。“三配套五改八化”措施有效规范了群众栽桑养蚕技术,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快了蚕桑产业化发展进程。三是狠抓典型示范。按照“树立样板、典型示范、带动全盘”的做法,广泛深入蚕区开展技术指导、办示范、抓样板、扶重点、建基地,通过层层抓典型、办样板,以点带面,促进全乡蚕桑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四是优化产业布局。

    推发展 提层次

    乡蚕桑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技术的跟进与落实。一是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在桑品种上,引进和推广了农桑系列、盛东1号、育711等新优桑品种,目前大坡乡新优桑品种栽植比例已达90%。在蚕品种上,加快了丝质优、抗性强的新蚕品种的引进、展示与推广,引进蒙草×红云、新莹×玉泉、野日×中、双限性品种2081×2082、云蚕9中×日、云蚕10中×日、雄蚕品种等新型蚕品种进行试养,目前全乡优良家蚕品种覆盖率已达100%;二是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新建小蚕共育室320间7600平方米,装备温湿自动控制器456台,推行大蚕简易蚕台育、方格簇自动上簇等省力化养蚕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推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县蚕桑生产成本下降,质量提高,效益显著。

    铸品牌 增效益

    大坡乡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所产蚕茧能缫5A—6A级高品位生丝。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为抓手,推广应用新技术和先进用具,提高蚕茧质量,加强蚕茧品牌建设,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沾益县大坡乡蚕茧知名度和品牌效应。2010年新增方格簇具5万片,推广普及上簇率100%;在茧丝行情起伏变化中,大坡蚕茧市场一路畅销,蚕茧收购单价每公斤比邻县区高出5—10元,深受丝绸厂商青睐,蚕茧供不应求,蚕农增收显著,得到实惠最多。

    借东风 快发展

    沾益县被列入云南省蚕桑产业十优十强县,无疑为大坡乡蚕桑产业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大坡乡将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把蚕桑产业培植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乡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一是在规划布局上,围绕大坡乡海峰湿地周边地块,集中资金、技术、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力量重点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出代表沾益县蚕业未来水平和发展方向的产业基地。二是采取整合项目建基地的发展办法,建设区域性的蚕桑产业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2010年大坡乡抓住省财政扶持蚕桑产业发展项目有利契机,新植桑园3200亩,2011年省财政项目继续跟进,大坡乡计划新植桑园8500亩。计划到2015年,把大坡乡打造成为沾益县重点基地乡镇之一,新发展桑园1.5万亩,桑园总面积达到2万亩,实现年产值6600万元以上;三是在创新机制上再探索。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加快发展链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蚕农组织起来,做到栽桑养蚕技术服务统一提供,蚕茧按合同规定交售,建立桑蚕产业市场运作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继续推广“三配套五改八化”措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在蚕业发展中的贡献率。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