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宜宾珙县:建万亩蚕业观光带 造美好幸福新农村
 

宜宾珙县:建万亩蚕业观光带 造美好幸福新农村

来源:四川在线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10-12   |  阅读次数:591次

 底洞镇位于宜宾市珙县南部,辖27个农业村,151个农业社,地处宜宾市规划的十万亩蚕业产业带建设范围,该镇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建设“一个走廊”、打造“两个基地”(沿洛浦河村蚕桑生态走廊,陈泗、郭斯、大田优质烤烟基地,白合、井阳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把蚕桑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狠抓科技兴蚕,全面推进万担茧镇工程。

    底洞镇为了进一步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倾力打造以白合、景阳、楠桥、芭蕉、盐井为主的万亩循环蚕桑产业观光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蚕业基地初具规模

    目前已建成“一步成园桑园”5500亩,已落实2011年冬栽桑面积1600亩,其中白合村200亩、井阳村170亩、楠桥村470亩、芭蕉村410亩、盐井村350亩,计划在三年内建成投产桑园1.2万亩以上。

    蚕业科技领跑全县

    已建成室外蚕棚300间,标准化共育室16间,室外蚕棚普及率达90%,小蚕共育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多批次、滚动养蚕,自动化上簇,工厂化养蚕,年养蚕达8批次。成功试养天然黄白彩茧,亩收益达到4000元以上。今年春蚕最高单产72.2公斤,做到了“小蚕共育化、大蚕室外化、上簇自动化、病虫统防化”。

    综合开发后劲强势

    大力实施桑园综合开发,发展桑下种植白磨芋、黑土豆、黑红苕等特色农作物;桑园行间套养土鸡;以桑枝为主要原料成功栽培食用菌,投入小、产出高、见效快、风险小、无污染、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今年桑园综合开发产值达10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全面推进

    积极向上争取,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实施各项资金捆绑使用,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了白合到楠桥的蚕业观光路1公里,芭蕉6、7社公路2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硬化了楠桥5、6社,芭蕉2社便民路5000余米;投入资金70余万元,建设了芭蕉3社集中饮水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正在建设楠桥到芭蕉蚕业观光路4公里,盐井6、7社公路2公里;投入资金51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70口。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家有沼气池、户有垃圾池、门前便民路、共享饮水池”,农户走上宽敞路、喝上干净水、住上整洁房。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