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广西柳州融水:农业产业化带来新生活
 

广西柳州融水:农业产业化带来新生活

来源:柳州日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09-28   |  阅读次数:774次


    高山草场青草香,尧告同胞养牛忙。在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海拔1500多米、面积1.3万多亩的高山草甸上放养着1000多头本地香牛,田里香鸭成群,水里禾花鲤时跃水面,立体式养殖景象十分动人。

    尧告村90%以上是土生土长的苗族群众,2002年以前,该村牛的存栏数只有400多头。从2002年开始,在县、乡部门积极帮助下,该村进行草改和牛改,牛品得到了快速的更新,但长期的家庭放牧不仅毁坏植被,且耗费大量劳力。

    2009年,尧告村民组织“摩天岭香牛合作社”,统一管理,轮值放牧,解放了劳力,养牛场也在不断地壮大。县委、县政府也不断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为群众购买了150多头良种牛,修建新牛棚,修通了路,尧告苗胞翘首企盼的新生活到来了。

    “我县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规模养殖户给予扶持。今年上半年,新建批出栏4000只以上规模家禽养殖户就有20户。”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邦明说。目前此模式实现万元增收的养殖户有286户。像尧告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有125家。

    如今,融水更明确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和完善“山内杉竹茶,山外果蔗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引进和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在“十二五”期间,打造“杉竹茶”三林基地,“蔬菜、水果、桑蚕”三农基地,“香猪、香鸭、香牛”三香基地,“林下养鸡、稻田养鱼、特种养殖”三养基地的“四基”格局。

    基地带农户,农民有富路。9月18日,融水镇东华村沿河千亩桑叶地,农民们在忙碌地采摘桑叶,种桑养蚕已是该村经济的主要来源。养蚕大户秦锋,种有30亩桑地,他说:“只要蚕茧价格相对稳定,年纯收入两三万元,绝对没问题”。

    该县重视种养业,在种桑养蚕上用资金扶持,加强技术培训,出现像融水镇的新贤、下廓、东华种蚕养蚕规模村。目前,全县有小蚕供育室6家,专业养蚕4000多户,桑园3万多亩,并建立蚕茧加工企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年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

    四荣乡保合村林下种植仿野生灵芝菌示范基地,年亩产750多公斤灵芝,是融水县推广林地下套种灵芝的结晶,如今,四荣、怀宝、安陲等乡(镇)均建有灵芝菌专业合作社,年总产值2800多万元,单项可使人均增收600多元。该县还在经济林下养殖土鸡、山鸡,引进企业对山鸡进行加工。

    除了特色养殖业外,融水县还注重甘蔗、茶叶、杉木等深加工,打造自主品牌,增加了群众收入。据统计,2010年全县竹木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22家,其中年销售达5000万元以上有4家,广西柳州金杉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融水注意深加工的同时,更注重造林及原有林的改造。去年,全县共完成油茶低改5万多亩。今年截至6月底,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7.1万亩。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