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成果>>家蚕味觉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获得突破
 

家蚕味觉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获得突破

来源: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09-20   |  阅读次数:1194次

昆虫的食性,是在昆虫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后代繁衍,对食物进行选择,形成对某种或某些食物的强烈偏好。昆虫中大部分是植食性昆虫,而鳞翅目昆虫在植食性昆虫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单系发生群,其中包括了广泛分布的重要农业经济害虫,如棉铃虫、烟蚜夜蛾等。所谓的害虫,其实也就是取食农作物或者森林林木的昆虫。不同昆虫有不同的食物偏好,因此对经济作物、林木的危害性不同。对于昆虫自身而言,如何寻找自己的食物,是生死攸关的重大事情。而研究昆虫食性,对于人类而言是也十分重要的。

这些昆虫如何选择取食的植物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看,昆虫主要依靠灵敏的嗅觉能够找到食物源,味觉系统则在昆虫食物选择、宿主植物专一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昆虫的味、嗅觉分子决定机制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总体上讲,关于昆虫的食性机制,目前还不甚明了。

829,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澳大利亚CSIRO Ecosystem Sciences课题组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张辉洁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PLoS ONE》发表了题为Top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sect Gustatory Receptor的合作研究论文,报道了在家蚕味觉系统分子研究层面的重要突破。该研究基于最新的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鉴定了4条新的味觉受体蛋白序列(BmGr66-BmGr69)。通过昆虫细胞(Sf9S2)体外表达系统、钙成像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检测技术(Calcium imaging),鉴定出从家蚕下颚中克隆到的糖受体家族成员BmGr8能够特异识别低浓度的myo-inositol和高浓度的epi-inositol。这一实验结果Jakinovich等人1971年,通过电生理发现家蚕下颚瘤状体上Lateral sensillum中有一个神经细胞,可同时识别低浓度myo-inositol和高浓度epi-inositol的研究结果吻合。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和Beta-半乳糖苷酶融合表达实验技术,发现BmGr8与果蝇嗅觉受体跨膜拓扑结构相同,即胞内的C末端、胞外N末端,该结构与传统GPCR受体跨膜结构域插入方向相反。这一实验结果在家蚕苦味受体家族成员BmGr53中也得以验证。这是首次在昆虫味觉受体研究领域,对味觉受体结构进行的诠释,为进一步的受体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该文也是截至目前为止,第二篇对家蚕味觉受体进行功能研究的文章。第一篇文章于73Sato等人在PNAS发表的一篇名为“Sugar-regulated cation channel formed by an insect gustatory receptor”的文章。该研究鉴定了3条新味觉受体蛋白序列,其中2条分别与上文中的BmGr66BmGr67相同。该研究将果蝇DmGr43a、家蚕中的同原体BmGr9BmGr10异源表达在Xenopus oocytes或者HEK293T细胞中,通过单细胞电生理鉴定出DmGr43aBmGr9能够特异识别食物中的D-fructoseMyo-inositol广泛存在于植物之中,可促使家蚕持续大量的取食植物叶,对其他鳞翅目昆虫如棉铃虫、烟青虫,可促使他们取食行为的发生。糖类成分,如果糖、蔗糖、纤维素等,可激发昆虫的取食欲望、促进昆虫吞咽食物等。

本研究成果,不但对阐明家蚕味觉决定机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有助于建立昆虫味觉神经系统识别网络,“解码”昆虫取食行为的奥秘。

论文链接: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24111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