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四川】技术机制双创新 宜宾兴文县春蚕大丰收
 

【四川】技术机制双创新 宜宾兴文县春蚕大丰收

来源:四川在线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07-01   |  阅读次数:956次

  “啥子自动上茧啊、地下养蚕啊,今年养蚕比往年少费一半的人工。”,正在排队售茧的兴文县五星乡新场村村民曾修明说道。挑担背筐排队等候的售茧蚕农中,像老曾夫妇这样的老年人占了大多数。当天正是春蚕茧开秤收购第一天,由于春蚕全面丰收,蚕农们个个喜笑颜开。

\

    蚕桑生产是五星乡的传统产业,全乡有桑树14000多亩。由于近年来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和老人逐渐成为产业生产的主力。“我们乡不缺桑树,缺的就是劳动力。”据乡党委书记周勇介绍,去年以来,该乡有三百多名蚕农外出务工。

\

    为了解决蚕桑生产劳动力不足,充分利用闲置的桑叶资源,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实施了以养蚕省力化为目的的“五改”措施,即改小蚕共育烤火炉升温为“地火龙”升温,改人工切桑为机器切桑,改蚕房为室外标准化蚕棚,改蚕簸为固定式蚕台、改人工捉蚕上簇为熟蚕自动上簇。

    为了让新技术发挥作用,公司不仅将实用技术组装成为“傻瓜”技术,还实施了一名员工联系50户养蚕大户和一户小蚕共育户的“501工程”,将蚕茧单产、质量等指标和员工收入直接挂钩,确保新技术蚕农易学会懂,员工生产积极性提升。

\

   “从来没有这么省力过,今年春蚕我发种6张,纯收入至少一万元。”正在侍弄第二批春蚕的连心村小蚕共育户李毕均高兴地说,以前自己养三张蚕,仅捉蚕上簇就要六、七个人干一天的时间,有了熟蚕自动上簇技术,第一批春蚕上簇时自己一个人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卖茧的钱已经到手。

    据了解,今年兴文县养蚕户2985户,较去年减少106户,发种量4636张,同比增加465张。预计春蚕将实现产值8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0%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