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四川宜宾筠连县推广“桑-蚕-菌-沼”循环新模式
 

四川宜宾筠连县推广“桑-蚕-菌-沼”循环新模式

来源:四川在线宜宾频道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05-16   |  阅读次数:799次

  “形成‘桑-蚕-菌-沼(肥、沼气)’的循环模式,也就是桑叶养蚕、桑枝种菌、菌糠产沼气、沼液肥桑的转化模式,另外逐步探寻桑园间作套种,扩大桑园综合利用,提高经济价值。”近日,四川宜宾筠连县腾达镇王合村村民说起村里正在探索的“桑-蚕-菌-沼”循环种养模式,村民七嘴八舌的打开了话匣子。

    近日,太阳早早的洒满筠连县腾达镇王合村三组林英的院子,围着围裙的大姐、牵着孙子的大娘、抽着汗烟的大爷,七八十人不顾太阳的热度,围着这位三十多岁的林英大姐,问个不停。

    林英说:“去年10月的时候,项目技术人员在我家后院里搭了个简易的棚子,用2吨左右的废弃桑枝,压碎后将菌子种在里边,共作了1600余袋菌包。我天天都去看,当时还不相信桑枝做的菌子包都可以长出啥子菌子来。今年2月菌子长出来了,你们不晓得,那个菌子的香味,老远都闻得到。赶场天拿到市场上卖,卖到4元到5元一斤,其他同样的菌子最高只能卖3元,桑枝生出的菌子价格虽高但特别好卖。先后采了两回约1300斤菌子,收入5000多元。去年,我们全家辛苦养了四季蚕子,大概卖了18担,收入1万5千多元,没想到这用来烧火的桑枝,竟然可以长出菌子来,不到四个月时间就有几千元进账。再隔上半个月还可采一回菌子”。说起这些,林英大姐笑的合不拢嘴。

    听到这些有些村民还在那问林英这桑枝如何生出菌子的,有的村民已经去了林英家菌子棚。“本来通知是10点钟开这个蚕桑培训会,没有想到有些村民8点钟多钟就来了,那一回都没有这么早过。”王合村村主任陈其均说。

    培训会上,除了蚕桑技术人员结合腾达镇蚕桑业的现状以及农户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户讲授了桑园的种植管理、蚕的科学饲养,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程外,作为首个2010年被确定的综合开发蚕桑资源试点的王合村三组村民林英也与大家讲述了自己这几个月来的“意外”收获。

    长期以来人们对蚕桑业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就是栽桑——养蚕——蚕茧——丝绸。2011年2月腾达镇与某丝绸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一个桑枝开发利用试点项目成功实现经济价值。彻底改变腾达镇王和村上百种蚕大户的观念,也让他们信服了原本只能用于柴火废弃桑枝,也可“生出”钱来。

    现代蚕桑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桑叶的开发利用。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桑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药用功效,可以用桑叶制成了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等其他食品。

    二是桑枝的开发利用。在每年桑树进行冬伐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桑枝,数量极为可观。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香菇、黑木耳、蘑菇、平菇等),植培方法简便易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桑椹的开发利用。桑椹含水分85%左右,含较多的糖分(成熟桑果汁含糖量达10%),含有机酸0.8%~1.5%,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单宁、桑色素等。

    腾达镇王合村现有936亩桑园,每亩桑园年均产桑枝条及桑树桩(一般三年更新一次)折干重400公斤左右,仅王合村桑园年可产干桑枝(包括树桩)400余吨,同时在养蚕过程中尚可得到干叶柄、残叶60余吨。桑枝条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生物活性物质等成分,非常适应多种食用、药用菌的生长,如香菇、木耳、灵芝、桑黄等。

    实践证明,循环利用桑枝大力发展以黑木耳为主,香菇、银耳及珍稀菌类相配套的食用菌生产,既降低了菌类的生产成本,又增加了蚕业的附加值,达到蚕、菌双赢。王合村从去年9月开始建专业化蚕房,推行小蚕共育模式从源头上提高蚕种的质量和存活率;建省力化茧台,推行方格族,省时省力提高单位时间经济价值;大力引进优良的桑树品种,新发展桑园400亩,给养殖优质蚕提供保障。

    听完了林英的“意外收获”经历,看了林英家的菌子棚,参会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今年要扩大桑园,这个东西还真有“搞头”;有的拉住技术人员说:下一回在我家也搞个试点。

    据悉,腾达镇已确立了五年内打造“万亩桑园”的目标,桑枝的开发利用试点成功,下一步将在王合村首先推广这一技术,形成“桑叶(蚕)—枝、(菌)—菌糠(肥、沼气)”的循环模式。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