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打造丝绸的“中国派”———访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图)
 

打造丝绸的“中国派”———访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20日 第八版)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7-11-22   |  阅读次数:1074次

  图为产品展示

设计是创新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关键环节,设计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丝绸产品设计创新放在茧丝绸行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位置,必须加快丝绸产品设计创新,提高设计水平,增强丝绸产品市场竞争力。这是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日前在杭州市举办的“全国丝绸产品设计研讨会”上表示的。会后,弋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丰富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设计
  记者: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丝绸曾引领着世界丝绸的生产与消费,这是中国人至今为之骄傲的历史。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丝绸产品设计与创新?
  弋辉:公元前数百年开始,中国丝绸及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就通过陆路、水路逐渐传至中亚、波斯及周边国家,所到之处,丝绸产品之精美、丝绸工艺之绝伦,使这些国家的消费者为之惊叹倾倒。在以后的较长历史时期,中国丝绸一直引领着世界丝绸的生产与消费。现今,我国茧丝绸业在世界所处的大国地位,要求我们在丝绸产品设计方面也要处于相应的地位,坚持自主创新和艰苦奋斗,一定要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争取立于世界设计强手之林,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丝绸产品设计之路。中国特色丝绸设计之路其内涵应当包括:古今结合、中西合璧、兼收并蓄、融为一体、标新立异、自成一派,这就是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派”。
  中华五千年文明取之不尽,丝绸是中华文明史的组成部分,本身就是历史,就是文化艺术,这些都为当今丝绸设计者酿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营养,应当成为中国特色丝绸设计之路的知识源泉和文化艺术根基。中国特色丝绸设计之路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排斥其它国家、其它民族文化艺术及其先进的设计理念、理论和方法。不仅不排斥,还要挖掘、研究、学习、吸收,用于启迪自己的设计创意和理念,丰富和创新自己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极大地方便了人员、技术、商品进出往来,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和设计理念及方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应当相信,依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通过丝绸设计创新,经过艰苦奋斗必将成为引领世界丝绸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创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派”。
  造就一支有实力的丝绸设计队伍
  记者:中国是丝绸生产大国,然而在设计水平上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怎样在设计水平上进一步提高?我们需要些什么样的设计人才?
  弋辉: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丝绸设计队伍,是改变“生产大国、设计小国”和“生产大国、品牌小国”落后状况的需要,也是形成中国特色丝绸设计,建设丝绸强国的需要。首先,需要有若干国内外知名的丝绸产品设计师,这些知名设计师是丝绸产品设计的领军人物,要求文化艺术功底深厚、理论基础全面、实践能力强、自成一家、独领风骚,被社会所公认。他们在丝绸设计理念、创意、构思方面居于上游,能引领和影响设计趋势和时尚,同时不脱离社会需要和生产实践;其次,要拥有一批接近生产、贴近市场、基础理论较好、专业功底扎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级设计师。他们是设计和生产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第三,要拥有一大批专业技能熟练,熟悉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的设计工作者,他们是设计师具体设计方案的完成者,是企业研发设计机构的重要组成人员。若干知名设计大师、一批设计师、一大批设计工作者,构成我国丝绸设计队伍,有了这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队伍,建设丝绸强国就有了人才保障。
  丝绸设计人才队伍的形成需要培养,学校担负着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职能,要致力于培养顶尖设计人才,也要为广大企业培养众多设计工作者。学校在教学中应当开门办学,邀请社会和企业的实际设计工作者到学校讲课,让学生收获在课堂上、课本上学不到的新鲜知识和实际设计经验,安排学生更多接触生产实践和设计实践,为他们谋职发展创造条件。
  努力推动丝绸产品设计创新
  记者:中国丝绸产品的设计需要不断提高和创新,怎样才能保证提高和创新的体系更加完善,发挥企业与个人的参与能力?
  弋辉:要提高丝绸产品的设计水平,推动丝绸设计创新,必须从我国现实出发,建立起运作高效的丝绸设计创新体系。首先,大型企业或行业骨干企业应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于一体,特别要加强产品研究开发和产品设计机构,配备足够的设计人员。像获得“中国名牌”或授权使用高档丝绸标志的企业都应当建立设计机构;其次,专业设计公司是以商品形式向生产加工企业提供设计成果的单位,这是一支重要的设计力量,应当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这部分专业设计人才资源,这类公司也可通过不同形式与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第三,社会自由职业者、学校和研究单位,还有许多游离的设计人才资源,生产企业和设计公司应当重视这部分人才资源,建立长期的或短期的协作关系,使这部分设计人才资源得以应用。
  总之,要为设计成果寻找市场,为设计人才创造平台,为更多地推广设计者特别是新秀的业绩及作品创造条件。本次杭州“全国丝绸产品设计研讨会”也为发现人才、扶持人才、锻炼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20日 第八版)

  图为获奖作品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