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实录:东部纺织企业向中西部产业转移调查
 

实录:东部纺织企业向中西部产业转移调查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11-05-10   |  阅读次数:884次

    两个区域在劳动力状态、资源储备、区位条件、市场环境、资金状况、制度因素、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位势差”,势必令产业发展倾向于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一方。

    然而转移不仅要看到基础成本的差异,也要考虑其他供应链的差异,如果两者之间抵消不大必有后患。

    虽然很多转移企业尝到了甜头,实现了产能的迅速平稳扩张,但也有不少选择转移的企业正面临着短期内供应链系统不完善的压力。流通渠道建设不畅、市场整理规模较小、业态水平较低、产品种类不丰富以及档次较低,都无形中制约着企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后续发展。

    作为产业转移的“经济福利”,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溢出效应已成为转移企业的普遍共识。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认为产业转移不只是设备的迁移、产能的低水平扩张,而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途径,企业转移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创业发展机遇。

    作为产业转移的“社会福利”,就业结构改善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在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西部的纺织服装行业存在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产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使一些转移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部分中西部规划的工业园准备还不是很充分,整体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到位、商务和政务环境的配套建设不健全,这些都构成了引资的误区。

    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切忌急功近利,更不能来者不拒,而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原有的基础产业、资源条件、配套设施、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对拟承接的主导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找准产业转移的结合点,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优势产业进行合理规划。

    在对产业承接地河南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沿海转移过来的企业没有水土不服的现象,政府为转移企业提供了很多便利,如在各县承办技工培训学校,专门为纺织印染工业提供日处理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在土地资源很紧张的情况下划分数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区,为印染、牛仔等企业提前做好环境评价准备,大大缩短了转移企业的投资效益周期。

    未来企业在选择产业转移地区时,将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当地承接转移的经验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上。不少企业认为,政府虽然做出了成绩但还有待完善,政府机构应着力抓好本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物流瓶颈、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多层次投资体系等,从优化投资环境、强化相关配套功能的角度营造产业转移的福利氛围。

    集群配套能力尚显不足低水平产能扩张若隐若现

    主持人:转移不是平移而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必然需要规模化的集群式发展。您如何看待这种产业升级式的投资转移?转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华孚:产业转移不是设备搬迁。经验表明,低水平的产能扩张注定是失败的。华孚在中西部三大生产基地进行产能转移、产能整合时,总是把它当作一次很好的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设备升级的机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选择先进设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澳洋:如果转移的只是资金、规模、现有生产设备,则是典型的短期行为。因为这种转移没有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业转移应该着眼于利用政策机会、引进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档次和国际竞争力。

    凤竹:产业升级式的转移投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搬迁企业而言,实现设备、工艺流程、品牌建设等自身升级;另一个就是目标转移地的产业集群建立或者升级。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要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些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企业进行拉动和整合,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将当地相对初级、落后的产业基础向上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产业承接地在产业政策方面还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措施,如果在环评指标、土地、水、电、蒸汽等基本要求方面没有多少吸引力,产业基础又相对薄弱,我们也很难对是否向该地转移作出决定。

    锦艺:转移绝对不是简单地平移,产业转移要与培育优势企业、优势产业相结合,与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相结合。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和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是香港锦艺集团通过兼并重组郑州老国有纺织企业成立的新公司,淘汰落后产能80%,在新郑市龙湖镇建成投产22万锭的现代化纺织企业,产品质量达到乌斯特2007公报5%水平。

    华芳:产业转移不是转移落后产能,而要充分结合我国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大趋势,通过淘汰落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实现优化区域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发展后劲的目的。事实上,华芳集团先后实施的多个大型纺织工业园项目都坚持一个原则: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华芳的异地项目不管是在装备水平上,还是在产品档次上,都领先于公司本部原有的工厂。

    太子龙:承接产业转移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和更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深度分析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的状况,而不是用简单的产业发展的轨迹来看待转移。产业转移是制造业、流通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体。

    制造业是基础,但是产业转移不能局限在制造业的概念上,而要随着产业的运营而发展,从零售业、服务业的概念拓展思路,更多的是在创造一个物流链条、一种服务品质,把消费者对历史文化、时尚潮流的理解进行深入剖析,综合看待产业的变化状况。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