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传统桑蚕王位东部让给西部
 

传统桑蚕王位东部让给西部

来源:中国茧丝绸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7-11-20   |  阅读次数:1131次

商务部将在中西部建立一批国家级桑蚕基地

    商务部日前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的“东桑西移”工程暨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上透露,为顺应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律,提升我国茧丝绸行业国际竞争力,商务部近日正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国家级生态桑蚕优质基地,实现茧丝绸行业结构合理布局,确保我国茧丝绸业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

    桑蚕比重“东滑西进”

    据悉,茧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我国东部地区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桑蚕产区。

    近年来,作为传统桑蚕产区的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由于日益工业化、城市化,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桑蚕业已逐步失去优势,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据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中国东部传统桑蚕产区,蚕茧产量下降了9.1%,共减少了50多万担蚕茧,导致中

    国在全球蚕茧生产的比重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预计“十一五”期间,东部省份蚕桑业产量将继续下滑,每年将减少15万担蚕茧,相当于减少1000多吨生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对于东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密集,桑蚕业比较效益高于其他经济作物。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蚕桑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广西为例,2005年蚕茧产量为243万担,取代了连续十年中国第一的江苏省成为“新科状元。与此同时,四川、重庆、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市,桑蚕业发展也呈现迅速增长势头。

    桑蚕布局重新“洗牌”

    “东桑西移”意味着桑蚕布局的重新“洗牌”。

    商务部部长助理、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黄海说,“东桑西移”工程就是将中国桑蚕业原料生产基地向地域广阔的中西部内陆省区转移,旨在保持中国丝绸产品的品种、质量及成本优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悉,“东桑西移”工程的一个主要指导思路,就是加快中西部地区万亩蚕茧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科技创新,推动茧丝绸自主品牌发展,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茧丝绸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未来5年,中国将扶持中西部地区建设200个技术先进、网络健全、万亩以上的生态蚕茧基地,形成广西、云黔、陕甘宁等九大新兴蚕茧出口产区,发展50个以“公司+农户”主要形式、自动缫5000绪以上的初级茧丝绸加工企业。

    黄海同时强调,“东桑西移  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工作上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年打基础,形成初步格局;后两年形成规模,全面实现目标。

    广西欲扛领军大旗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郭声琨在“东桑西移  工作会上表示,广西区位优势明显,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又是西部地区惟一临海的省区,而且矿产、水电、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还同时享有西部、沿边、沿海等多种政策优势。近几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广西步伐加快,成效明显,蚕桑业的发展很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桑茧种植面由2000年的2万公顷发展到2005年的9万多公顷,蚕茧产量由2001年的52万担(占全国总量5%),增加到2005年的243万担(占全国21%),蚕茧产量分别是“九五”期末2000年的4.67倍和4.75倍,农民销售蚕茧收入达到27.72亿元,比2004年增长39.75%。茧丝绸业正逐步成为广西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部分县(市)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王北鹰称,广西气候及土壤条件得天独厚,适应发展蚕桑业,蚕茧产量和品质都不错。广西只要继续发挥目前基础和优势,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努力提升蚕桑业水平,成为新的国家级蚕桑基地没有问题。

    品牌意识有待提升

    中国既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也是蚕丝出口大国。中国的茧丝绸资源、从业人员数量、贸易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但是,“十五”期间,东部老产区种桑养蚕呈明显下滑,导致中国在全球蚕茧生产的比重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削弱了中国桑蚕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把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印度、巴西、东南亚和中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茧丝构成挑战。

    因此,“东桑西移”不仅是提升数量,还必须提升新兴产区丝绸生产的科技含量。王北鹰说,“东桑西移”中,中国将发展30个自主创新能力强、集科研开发与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丝绸工业大型企业,并打造出2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王北鹰认为,以广西为代表的中西部蚕桑业,首要做的是发展龙头企业,走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之路,这不仅是延伸壮大产业链,更重要的是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王北鹰建议,这方面最好是“两条腿走路”,尽快形成“公司+工厂+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扶持壮大当地企业;二是引进外省的大企业,加速提升自身产品加工水平。

    “要增强竞争力,最终关键还是要形成自己品牌。”王北鹰强调,比如提到江苏,就想到“2343”、“鑫缘”品牌,说起浙江,就想到“金富春”和“凯喜雅”品牌,有自己的品牌,有了好东西,才不愁卖,才能卖好价钱。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