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起,广西就把桑蚕业作为新兴农业优势产业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蚕种管理办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规,形成了上下齐抓蚕桑生产的发展氛围;在全国率先有序放开蚕茧收烘市场,促成了流通顺畅的890家蚕茧收烘站(点)的建立;研究并推广了快速繁育桑苗、小蚕共育、蚕桑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形成比较完整的具有广西特色的蚕桑生产技术体系;重点推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蚕桑新品种——“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建立了多个广西桑蚕业生产地方标准,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构建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蚕业技术推广网络,共举办各种层次技术培训班1.5万多期,培训农民167.7万人(次);引进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19名科学家担任客座研究员,与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开展合作,对广西蚕桑生产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引进、改制的82家缫丝加工企业,消化本地蚕茧产量的70%。
与此同时,广西还不断提升蚕桑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利用桑枝造纸、培育食用菌,蚕沙生产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等业已起步;有10多家企业依托大型缫丝企业利用双宫茧等材料制作蚕丝被,年产量达30多万条。
据了解,桑蚕产业已发展成为广西继甘蔗产业做成全国“龙头老大”之后的又一新兴农业优势产业,桑园面积达到了210万亩,形成了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业带,河池、来宾、柳州、南宁、贵港五大市优势产区。仅去年,广西种桑养蚕就带动了83.2万农户脱贫致富,农民售茧收入近67亿元。随着2010年蚕茧价格的坚挺,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大为高涨,今年桑园面积仍有扩大的趋势,目前蚕种销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左右。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